复明“深海之眼”
——“海洋六号”海底摄像设备抢修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发布时间:2015-05-28
测线,刷新了单次作业最长作业时间和最远作业距离两项纪录,设备也经历了一次考验。”据盛堰介绍,海洋调查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设备疲劳是最常见的故障原因之一,需要将设备回收上来详细检查。
3个小时后,海底摄像水下拖体回收至“海洋六号”后甲板,盛堰和调查部的队员们早已准备好检测仪器严阵以待。“先从光纤信号传输线路排查,循序渐进找出故障原因。”盛堰说。经检测,光纤的衰减值为-19.5dB,在许用范围内,于是初步排除光纤问题,故障的焦点集中到了设备的电源系统。
据“海洋六号”调查部部门长胡波介绍,排除电源系统故障有其固定的思路和方法,一般来说,不是短路就是断路,而短路最终也会导致断路。“所以要从起点开始,逐步断路检测确定故障位置。”胡波对记者说。
检测的故障点指向光电分离接线盒,进一步检测发现,高低压转换接头线路异常。拆检的工作交给了下班后主动请缨留下来帮忙的“博士后技工”刘碧荣。他三下五除二拆开高低压转换接头,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其绝缘橡木塞在深水的强大压力下出现了老化,内部的四芯供电铜线发生断裂,从而造成电源断路,供电异常。
“这种设备老化引起的故障不经过深水检验,是很难发现的。”盛堰对记者说。确定了故障原因,更换备件等工作按部就班开展起来。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检修,海底摄像设备电路供应恢复正常,期盼已久的“设备连接正常”提示信息终于出现,摄像机也传来清晰可见的视频信号,系统又恢复到可用的工作状态。
据盛堰介绍,海上调查具有高风险性,只要设备在水下,就有受损的风险。此次设备故障的排除仅耗时两个半小时,已经将对调查工作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经过几年来的大洋科考历练,“海洋六号”的调查人员已经具备了快速排查设备故障的能力,为保障海上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