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中下旬以来,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海地壳运动长期观测站监测到周边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尤其是在3月中旬接收到最为密集的地震信号(最高每天12次地震)。其中,2015年2月18日至3月30日期间,共记录到地震105次,M3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地震为安徽阜阳3月14日M4.8级地震。至3月底,地震发生频度相对减少。大多数地震分布在长期观测站周边,以郯城-芦江断裂带附近最为集中。小震群的发生说明,郯城-芦江断裂带虽然老化了,但并没有死,仍需加强对其的监测。
东海地壳运动长期观测站坐落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江苏省东海县境内,毗邻郯庐断裂带,是世界上第一个深度超过4000米的深井地壳活动观测研究基地。主要职能是:通过长期观测记录地球物理参数,监测我国东部地壳活动性;积累科学观测数据,为推动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宝贵资料。2015年,长期观测站将完成“深井地球物理仪器安装Ⅱ期工程”建设,届时长观站将成为一个具备地震、地应力、磁力、倾斜、孔隙压力、温度、水位等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手段为一体,地面、浅井、深井三位一体的地壳活动性综合观测平台。
2月21日江苏东海M3.0级地震在井下2540m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