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所选冶新工艺使我国黑色页岩型粘土钒矿资源得到盘活
来源: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
作者: 袁波
发布时间:2015-04-10
近日,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针对国内分布较广的黑色页岩型中低品位粘土钒矿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合理的选矿富集工艺、提钒成本高、环保不符合国家要求的难题,通过两段加药擦洗工艺技术和强磁选工艺,使介于边界品位的粘土钒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用的矿泥分散抑制剂提高了精矿产品五氧化二钒的品位,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粘土钒矿中的钒多为吸附型或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伊利石、钒云母等矿物中,采用化学浮选、重力选矿、磁选工艺等常规技术都很难进行富集。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对于粘土钒矿提钒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一般直接选用品位较高(一般为1.2%以上)的粘土钒矿,采用原矿氧化焙烧—湿法浸出提钒,得到高含量的五氧化二钒产品。该工艺使五氧化二钒的回收率大多仅40%~50%,且焙烧浸出物料处理量大,能耗及所需酸碱等辅助原料消耗高,生产成本较高,企业效益较差,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不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更令人惋惜的是,大量低品位粘土型钒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造成了钒矿资源浪费。
成都综合所科研人员以湖北某地五氧化二钒品位0.8%左右的钒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种方案的选矿富集试验研究,开发出加药擦洗分级选矿富集新工艺,利用浮选药剂的绿色合成工艺技术,研制出一种对矿泥具有高效分散效果的新型脉石抑制剂,开展的选矿扩大试验获得总精矿产率为27.95%,五氧化二钒品位1.61%,精矿回收率达80.66%的良好指标,选矿废水处理工艺实现达标排放。该项工艺技术盘活了我国大量低品位粘土钒矿资源,为冶金提钒提供高品位的钒精矿原料,同时可显著降低湿法提钒工艺的矿石处理量及提钒过程中酸碱等各种辅助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及生产成本,减少粘土型钒矿冶金提钒工艺对环境的污染,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