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质页岩型钒矿高效提钒工艺获重大突破
为贵州凯里、都匀和铜仁地区提钒产业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琴 陈文祥
发布时间:2014-07-07
6月22日,贵州省地矿局《炭质页岩型钒矿全湿法高效提钒工艺研究》顺利通过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验收和鉴定。成果显示,采用全湿法对炭质页岩型钒矿进行提取,与传统工艺相比,生产每吨五氧化二钒可节约钒矿石100吨左右,节约标准煤20吨左右,解决了传统提钒工艺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成本问题,在国内具领先水平,为炭质页岩型钒矿产区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钒有金属“维生素”之称,可广泛应用于钢铁以及航空航天、化学、电池、颜料、玻璃、光学、医药等众多领域,在近代工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炭质页岩型钒矿是贵州省特色优势矿产资源之一,目前已探明的五氧化二钒资源储量达300万吨,主要分布在贵州凯里、都匀和铜仁地区。
长期以来,我国从含钒炭质页岩中提取钒,绝大多数采用钠化焙烧—酸浸提钒工艺。该工艺流程稳定、投资较少,但回收率低、生产能耗高,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严重污染着大气环境。一直以来,含钒炭质页岩清洁提钒成为国内尚未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2007年6月,贵州省地矿局加强对钒矿实验的研究,成立了局中心实验室课题组,开展炭质页岩型钒矿的选冶研究试验。历经一年半近万次的试验比对,该课题组针对钒的赋存状态,首次提出全湿法提钒的关键技术思路,研究出分段氧化与热压氧化浸出提钒关键药剂与工艺,取得了提钒工艺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两项。近几年,炭质页岩型钒矿全湿法不断改进,先后在贵州、新疆、湖北、湖南、四川、内蒙古等地16个钒矿提钒试验研究项目中应用并显示,该工艺提钒浸出率高达90%以上,生产每吨五氧化二钒产品,需要五氧化二钒含量为1%的钒矿108吨左右,消耗标准煤仅4吨左右。与传统钠化焙烧工艺相比,节约钒矿石100吨左右,节约标准煤20吨左右,大大节约了矿产资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废热排放和大气污染。
目前,贵州省地矿局中心实验室已依托此项成果自主设计建成试验规模达1.2吨/天的全湿法提钒中试线,并支持随州盛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黑色页岩型低品位黏土钒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经费达1500万元。随着该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将有效恢复并促进提钒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