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学术思想 迸发智慧火花
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期研讨会召开
来源:江苏地调院
作者:张岩
发布时间:2014-04-22
4月12日,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首都示范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5个地裂缝研究团队聚集南京,共同研讨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阶段性进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孙自永副教授团队作了题为《地面沉降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及《沉降影响区内湿地及其生态水文功能的演变》的汇报,从项目概况、研究思路、已取得的主要进展及下一步研究计划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中国矿业大学的孙强副教授研究课题为《地裂缝演化时空特征多物理场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存在性与赋存状态、演化路径与状态识别及预警信息与防治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充分展示了其室内试验的模型及实验数据结果。首都师范大学朱琳副教授报告题为《地裂缝地质结构的三维仿真模拟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对地裂缝地质结构的仿真模拟研究较少,本次将对地裂缝的三维特征提取、地质结构的三维模拟及地裂缝地质结构的仿真模拟三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梁杏教授团队报告题为《2013-2014苏北射阳250m-SY1孔工作总结》,从科学问题、简要研究方法、实验数据与整理、讨论及初步结论五个方面进行汇报。研究主要根据粘性土孔隙水的矿化度(TDS)、水化学指标(K+、Na+、Ca2+、Mg2+、Cl-、SO42-、Sr2+、Br-等)、Na/Cl比、Br/Cl比、Sr/Ba比、D、18O等的垂向变化,并结合沉积物的沉积垂向韵律特征变化,讨论苏北沿海平原弱透水层孔隙水的来源、演变及古气候变化信息。最后是江苏地调院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罗惠芬进行汇报,题为《土的抗拉强度测试方法研究》,着重提出了在岩土工程实践中,受拉应力破坏型式是土体破坏的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土进行抗拉特性研究俨然成为土力学研究的大势所趋,虽然对该内容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但是对土的抗拉强度的检测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因此本次研究方向为目前所急需建立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对土的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
交流会上浓厚的学术氛围贯穿始终,会后各科研团队认真吸取总结了各专家提议,在明确及加深课题研究意向的同时也对下一步的合作充满信心,并期待更加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