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庐枞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示范项目结题

来源:中国地调局地科院资源所 作者:刘振东 发布时间:2014-04-15
  2014年4月9-10日,中国地调局组织专家,对资源所承担的 “庐枞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与深部成矿预测示范”课题进行了结题验收。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的16位专家组成,李廷栋、滕吉文、陈毓川院士参加评审,李廷栋院士为专家组组长。

  验收会上,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吕庆田研究员的汇报,集中审阅了课题成果报告、原始资料和审计报告等,经过专家质疑和课题组答疑、专家评议,形成了结题验收意见。专家组认为, SinoProbe-03-04课题组经过四年多的攻关研究,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数据采集和研究任务,达到了课题设计要求和考核指标,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创新性认识。在探测技术方法方面,形成了适合火山岩地区反射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系列和数据处理技术流程;提出了MT数据强干扰背景下时间域形态滤波去噪技术、重、磁三维相关成像技术、基于重磁三维物性反演的三维岩性填图技术和地质-地球物理约束下的三维建模方法流程,为矿集区深部三维结构调查和整装勘查区深部找矿提供了技术借鉴。在探索庐枞矿集区地壳结构框架和区域变形特征方面,发现了壳/幔边界基性岩浆底侵的反射地震证据,深化了“多级岩浆系统”结构、动力学模型和矿集区深部地质过程的认识。基本查明了庐枞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组成和矿集区结构框架,创新性地提出了“沿江断裂带”为大型逆冲断裂系统的认识;阐明了矿集区浅层结构组成。提出了地震剖面、地质等信息约束的重、磁三维反演建模技术,初步实现了矿集区5km的“透明”化,给出了主要岩体、地层、火山岩、沉积盆地的空间分布,深化了对该区浅层结构的了解,为深部成矿预测提供新的信息。在找矿方法技术方面,提出了“玢岩型”、“斑岩型”矿床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组合。研究建立了泥河铁矿成矿模式。课题研究发现了一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新线索,预测了“井边-巴家滩”等一批深部找矿远景区。ZK01钻孔取得重大找矿线索,发现高强度铀矿化,提出深部铀矿化为交代碱性岩复合型铀矿的新认识,该发现对庐枞深部找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课题目前已发表论文44篇(其中SCI 22篇),申请专利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研究生36名。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和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SinoProbe-03-04课题组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达到和超过了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深部探测专项负责人、首席科学家董树文研究员指出:“此次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充分,野外工作原始资料记录细致完整,数据提交认真,验收程序规范。此次结题验收,特别是数据汇交程序,对后续的深部专项其它47个课题验收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并要求课题组继续消化、研究、总结和提升课题研究成果,为地壳探测工程深部矿产资源探测做好技术准备”。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高平副司长强调:“要把这次SinoProbe-03-04课题验收的程序、内容、经验和做法作为样板推广应用到其余待验收的47个课题上; SinoProbe-03-04课题成果凝聚了一大批科学思想,取得了一大批探测数据,在深部找矿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有益地尝试,希望在今后的矿产资源勘查中不断释放课题前期研究成果,使它真正得到应用和推广”!


专家组成员

SinoProbe-03项目负责人吕庆田研究员汇报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