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突出重点学科 加强国际合作

沈阳中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来源:中国地调局沈阳中心 作者:赵爱林 欧阳兆灼 发布时间:2014-02-21
    中国地调局沈阳中心在客观总结科技创新现状并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东北亚地区,以东北地区矿产地质调查、深部地质构造研究、三维地质填图示范及东北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及现代过程等为重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与俄罗斯科学院等相关机构广泛合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查找问题:2013年初,沈阳中心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研讨,查找出制约科技创新水平的四大问题,即观念落后,人才不足,科研实力不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不完善。

    制定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措施并加以落实。首先是转变观念,以人为本,重视科学创新思想。评选十一位为地学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技工作者为沈阳中心“科技创新之星”,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其次是突出重点,加强交流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确定以东北地区矿产地质调查、三维地质填图示范及东北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及现代过程等为重点,邀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知名专家来华就东北亚地质领域进行科技交流,联合开展地质调查;同时派出人员赴俄罗斯、瑞典及冰岛在地球物理、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浅成低温能调查与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交流和联合研究。第三是努力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结合实际修订《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制定《沈阳中心科技创新贡献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成果丰硕:2013年,沈阳中心地学科研工作取得了大量新发现、新认识。在大兴安岭中部黑龙江省龙江县林西组中首次发现介形虫化石,在阿荣旗地区林西组中发现首次发现晚二叠世孢粉化石,有力地支撑了松辽盆地外围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资源远景调查工作。在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及现代过程研究方面,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建立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以来地层格架,重建了环境演化过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岸线改造中的作用,指出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地位的提升,必将加重海岸带受人为因素冲击的强度。通过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结合区域化探成果,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地预测了金多金属矿化存在,并经钻探发现金矿体。五项科研成果获得奖励: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3年地调成果二等奖二项;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项;获得第一届中国信息化(国土资源领域)成果二等奖一项。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全年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学术论文88篇,比2012年增长了51.7%;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4篇,比2012年比较增长300%;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7篇,比2012年增长162%。

    未来展望:2014年沈阳中心为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章立制,完善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作用,以业务中心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