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峰丛洼地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
作者:苏橹萱
发布时间:2013-12-16
近日,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开展典型岩溶峰丛洼地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取得进展,为我国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技支撑。
岩溶峰丛洼地是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最严重、最典型的区域之一,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其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且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隐蔽性,除了坡面侵蚀外,水土还通过裂隙或落水洞向地下空间流失,以致非岩溶区原有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及生物措施不适宜岩溶区。岩溶所科研人员以广西平果县果化示范区为例,在系统分析典型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环境类型条件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和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与示范,研发了适宜于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土保持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可为我国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的综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主要受控于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地表岩溶形态发育特征、基岩裸露率、岩石+土壤斑块组合特征、降雨以及人为活动干扰,水土流失过程特殊、复杂,以地下漏失为主,非岩溶区原有的各项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许多环节已经不适宜,甚至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的特殊性,决定了治理措施必须针对不同地貌部位水文地质结构、岩+ 土组合特征以及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生物与工程技术,截断地表、地下流失的主要途径,过滤泥沙,发展水土保持水源林,改良土壤,以提高其调蓄水资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保持必须结合石漠化综合防治,以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合理利用为原则,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相应的、小型分散的工程措施,兼顾生态、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开展试验与示范。根据不同土地类型情况,依据充分合理利用水、土、石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主要有水源林、植物篱、截流沟、坡改梯、炸石、砌墙保土、客土整地等措施。
通过试验与示范,研发了岩溶峰丛洼地适宜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包括: 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土保持林建设技术、薜荔植物篱技术、裸露石芽植物篱技术、砌墙保土地埂植物篱技术、隔坡式植物篱技术、土+石组合微地貌单元水土保持技术、坡面植物梯化技术、洼地整地种植火龙果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