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的《科学钻探与科学测井》课题中的“汶川科学钻探测井岩石物性研究”和“汶川科学钻探成像测井地质构造应用研究”专题验收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
会议首先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骆淼讲师做了“汶川科学钻探测井岩石物性研究”的成果汇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邹长春教授汇报了“汶川科学钻探成像测井地质构造应用研究”的成果。
“汶川科学钻探测井岩石物性研究”专题研究成果:(1)结合岩心、录井等资料,对测井曲线进行了岩性分层和取值,建立了测井物性剖面,并取得了四口井(WFSD-1、WFSD-2、WFSD-3P、WFSD-3)的测井物性统计数据;(2)基于测井数据,利用贝叶斯判别和BP神经网络方法自动识别岩性,建立了汶川科探井岩性识别的数学模型;(3)利用雷达图、交会图、直方图等技术,分析和统计了汶川科钻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和物性变化范围;(4)根据地质和测井资料,给出了可能的主断裂带的物性特征。
“汶川科学钻探成像测井地质构造应用研究”专题研究成果:(1)采用成像测井—岩心扫描图像综合评价技术,对三口井(WFSD-3P孔无成像测井资料)共计9556张岩心图像进行了深度归位和方位定向研究,给出了岩心的原位深度和方位信息,并进行了归位质量评价,给出了岩心归位成果表和图集;(2)在测井数据采集与解释的基础上,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了三口井的裂缝产状,研究了裂缝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并分井段制成了产状拾取成果表;(3)对三口井进行了破碎带的统计,对破碎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4)对WFSD-2、WFSD-3孔的井眼崩落和诱导缝进行了提取统计,简单分析了这两个井眼出现崩落和诱导缝的井段的地应力方向。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后,通过审查资料、讨论、质询等形式对专题研究进行了细致、认真的审查,一致认为:“汶川科学钻探测井岩石物性研究”专题研究基本完成了合同要求,成果报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同意通过验收;“汶川科学钻探成像测井地质构造应用研究”专题研究完成了合同要求,成果报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同意通过验收。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