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沉睡40余年的低品位铜镍矿盘活了

丹巴低品位铜镍矿高效利用新技术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源: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 作者:袁 波 发布时间:2013-08-08

四川丹巴铜镍矿区矿石储量大,其中镍金属资源量64万吨、铜20万吨伴生、铂钯58吨、金29吨、银524吨、钴1.3万吨,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利用前景。但是,由于该矿原矿平均品位低(铜品位0.18%~0.2%、镍品位0.38%~0.45%)、矿石中滑石、蛇纹石含量高,其可浮性较好,矿石经磨矿后泥化严重,部分磁黄铁矿含1%~2%的镍,属极度难选矿石,致使该矿呆滞了40多年,未能得到有效的经济开发利用。

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对该矿开展过大量研究工作,大部分研究均只能获得铜镍混合精矿,未能实现铜镍有效分离,且回收率偏低。某些研究虽可实现铜镍分离,但工艺流程复杂、经济成本较高,无法实施。目前,该矿采用“脱泥—铜镍混合浮选”工艺,处理综合品位大于0.70%的矿石,镍品位低于0.45%的矿石尚未利用。将使整个矿山矿石品位进一步贫化,难以全面开发利用。

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原矿中含铜0.16%,镍0.42%,为低品位铜镍矿。铂、钯、金、银等有价元素含量较低,滑石、蛇纹石含量高。矿石中主要的铜矿物为黄铜矿,镍矿物以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形式存在。铜镍矿物的工艺粒度极细,黄铜矿、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集合体被纤维状的脉石矿物所取代,形成团粒,需超细磨才能单体解离。

为使该矿尽快得到合理利用,成都综合所王昌良项目组针对含镍矿物高效活化和对易浮滑石、蛇纹石的有效抑制等关键问题,开发出了“铜镍混浮—混合精矿再磨—铜镍分离”选矿新工艺,矿物在无需预先脱泥和磨矿细度-200目占77.2%的条件下,采用自主研制的低分子有机活化剂活化含镍矿物,高分子有机抑制剂抑制滑石、蛇纹石后,进行铜镍混合浮选,铜镍分离采用在石灰形成的碱性介质中抑制镍矿物,亚硫酸活化铜矿物,选择性好的捕收剂乙基硫氨脂浮选铜,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并完成了选矿扩大试验,为建日处理6000吨选矿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里伍铜业股份公司下属丹巴县杨柳坪矿业公司350吨/天选矿厂按照该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造,并配合使用研制的活化剂EM-WT-001及新型高效抑制剂EM-WY-003进行工业应用试验后,镍回收率提高了15%~20%,铜回收率提高了30%~40%,同时金、银、铂、钯回收率也分别提高了10%~15%,技术指标十分优异。按照目前日处理原矿石350吨,年处理矿石8.75万吨,镍品位0.78%,铜品位0.35%计算,与原“脱泥—浮选”工艺相比,仅镍、铜金属,年产值可达9300万元,每年可多回收镍金属131.25吨,铜金属105吨,增加产值2415万元。

该项目研究形成的“铜镍混浮—混合精矿再磨—铜镍分离”新工艺及成都综合所研制的镍矿物活化剂及滑石、蛇纹石新型抑制剂的有效使用,实现该类矿石的不脱泥浮选,推动了低品位铜镍矿选矿技术地进步,为同类矿石的选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借鉴,经济和社会意义显著。项目通过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鉴定,省科技厅审核,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2012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