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我国完成东部陆架区最深科学钻探

钻穿南黄海海底第四纪地层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张淑胜 杨惠晴 发布时间:2013-07-08
  6月27日,随着勘407号科考船冲破薄雾缭绕的长江口回归上海母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GS-CSDP)》,结束了南黄海陆架区科学钻孔CS-DP-01孔的海上钻探作业,终孔至300.1米,顺利实现钻穿海底第四纪地层的预定目标。

  据项目负责人张训华研究员介绍,此次钻探靶区选在南黄海陆架区,目标就是“打穿第四纪”,建立相对比较完备的地层序列,并致力成为中国东部陆架区第四纪标准剖面,逐步开展南黄海中部第四纪以来的高分辨率地层层序、沉积历史、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变化等研究。此外,本次钻探对深入研究晚上新世以来中国(亚洲)东部宏观环境演化、亚洲内陆干旱化的耦合关系以及黄河巨型水系发育等重大科学问题也都具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这次实施的中国大陆架科学钻探首钻总进尺超过300米,总取芯率达到80%以上。这是目前中国东部陆架区最深的全取芯科学钻孔,也是陆架区所获取的第四纪全岩芯的首钻,不仅为近海海域第四系全取芯地质深孔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更重要是为实现我国陆架海第四纪科学研究的新突破提供了珍贵样品,具有里程碑式的科学意义。

  在钻探实施前,青岛所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对南黄海陆架区多道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与解释,预测了钻遇层位和岩性。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单道地震外业调查,经深入分析和反复论证,最终选取了钻孔孔位。而承担本次钻探任务的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也做了精心准备,对钻机、钻头、钻探工艺和船舶的锚链等系统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提出了多项创新性方案和技术改造。在钻孔施工过程中,项目组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共同研究钻探施工工艺,准确把握孔内岩性层位,及时调整泥浆配比护孔,确保了施工圆满完成。该首钻外业工作评审验收专家一致认为,CSDP-01孔班报等各项记录及时、准确、认真,岩芯采取率和岩芯质量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给予优秀级。

  据了解,大陆架是全球海陆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全球性地质事件的响应也最为敏感,是进行海陆地质对比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旨在通过陆架钻探取芯探讨我国(亚洲地区)新生代地质演化历史中的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化、陆源物质从源到汇、亚洲季风形成与演化、海陆变迁及其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而解决以上地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从陆架区获取较长的地质记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陆架浅海地区最深的取芯孔只揭露了200米以内的陆架地层,大多数地质钻孔岩芯长度小于100米。因此,亟须获得长钻以填补此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