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3月14日
地点:铜陵3000米科钻机台
天气:晴
跟随安徽省321地质队钻探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军去了铜陵3000米科学钻探预导孔机台后,我深切感受到,“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以天为房、以地为床”是地质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为促使年轻人快速成长,尤其是培养紧缺的地质钻探野外一线技术人员,321地质队注重在重点项目、大项目中锻炼年轻人。铜陵3000米科钻上的“80后”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铜陵3000米科学钻探预导孔,是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科学钻探实验项目,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重要科研项目,全国只分布了7个钻孔点。321地质队承担的铜陵3000米科钻地处该市钟鸣镇的深山里,这里每天三班制作业。我到机台的时候,恰巧“80后”班长姜春雷带班。他当钻机班长已有8年的时间了。铮亮的安全帽下黝黑的脸膛和两腮边的胡子,显得和年龄极不相称。“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工期紧,自开钻以来,我们基本生活在深山里,但能碰到3000米这样的大项目,而且能让我们来干,我感到很荣幸!”姜春雷说。
3000米科钻使用的钻机是一个庞然大物,重达19.9吨,设计钻进能达到4200米,目前国内像这样的钻机只有4台。
“这样先进的钻机,掌握它的性能,熟练地操作它,就是一个考验,因此,我们要有责任心,当班的时候要特别细心,要耳聪目明,异常的转动、异常的声响要能及时发现。”姜春雷说。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很快掌握了这台新钻机的操作要领,每当发生问题时,他都会静下心来,沉稳应对,迅速排除故障。
“深孔钻探对精确度要求很高,该项目终孔时,钻孔顶角不能大于15度,而目前钻进的地层倾角在35至55度之间,是最容易跑偏的地层。”为该钻孔把握方向的又一年轻的技术负责满海波告诉我说。
满海波今年只有28岁,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才两年就参与这样重大的项目,这让他倍加珍惜,干劲十足。钻孔每钻进25米就要进行孔斜的测量,不论白天还是深夜,他都准时来机台测斜。“自项目开工以来,小满就一直住在机台,生活苦点,工作累点他毫无怨言,关键是小伙子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我们都急在心里。”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周叶平说。
谈及现在的工作,小满说:“我刚工作不久就能参与这样的大项目,我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通过这个项目多学点东西,把这个项目干好,年轻人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我从项目部的老同志们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三光荣’精神。年轻的地质人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必须从基层干起。”
轰隆隆的钻机声在山谷中回荡,铜陵3000米科学钻探预导孔自去年9月份开工以来,正朝着3000米目标迈进,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揭示铜陵3000米以下地层奥秘,将开启铜陵地区地质找矿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