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受邀对北疆造山带沉积学进行野外指导

来源: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白建科 发布时间:2012-09-21
  2012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继亮研究员受《天山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阿尔泰—准噶尔北缘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天山—兴蒙成矿带火山岩浆作用对成矿制约综合研究》等项目组邀请,赴新疆野外现场指导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研究,并对关键地区的典型剖面进行了联合考察。

  野外考察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业务人员与李继亮研究员就西准地区泥盆纪地层特征、岩性组合、沉积序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目前已经得出了初步的认识: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纪地层与下伏志留纪地层之间普遍存在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且两套地层在岩性特征、岩石组合、沉积环境、构造变形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加里东运动对西准噶尔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海相到陆相的转变;下泥盆统马拉苏组、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和上泥盆统铁列克提组中广泛发育河流、扇三角洲、三角洲环境的沉积物组合,结合地层中发现的大量陆相植物化石,认为西准噶尔地区泥盆系主体为一套陆相沉积地层;地层剖面对比表明,以铁厂沟—白杨河一线为界,南北泥盆纪在岩性组合及沉积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指示泥盆世时期,铁厂沟—白杨河一线可能为重要的古地理环境或地质构造界线。

  此次邀请造山带沉积学家李继亮研究员野外现场指导西准噶尔泥盆纪沉积环境研究,是造山带沉积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在2012年4月室内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野外现场研究方法指导,是理论联系实际,把室内方法理论运用到野外地质工作的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但解决了西准噶尔泥盆系沉积环境研究中存在的关键地质问题,而且提高了我中心业务人员结合野外地质现象开展造山带沉积学研究的能力。



野外现场讲解



部分野外联合考察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