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我国首次完成北极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璩静 发布时间:2012-08-16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的综合调查已于当地时间8月11日结束。这次历时8天的科学考察将作业区拓展到北冰洋大西洋扇区的挪威海和格陵兰海,共完成两个断面16个站位的多学科综合科考任务,首次在水文大气、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大气化学、海洋生物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获得大量关键数据和重要样品。

  据悉,水文学方面,此次科考首次实现了对最新生成大洋底层水的直接观测并开展了上层海洋湍流混合观测;海洋化学方面,实现了硝酸盐上层剖面观测,首次全面开展近百种环境微污染物特征及来源识别,采集了海水样品逾3000个;地球物理方面,首次对洋中脊的水深、重力、磁力和构造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区域的地壳厚度、磁化强度和断层形态进行了研究;地质取样方面,取样成功率达到100%,重力管取样最大取样长度达4.6米。

  科考队在北大西洋冰岛附近海域开展以海洋地质学为主的海洋调查。这不仅是我国极地科考史以及海洋调查史上首次在北大西洋开展科学调查,也是我国首次与环北极国家进行古海洋学合作研究。这次海洋调查作业包括4个站点的海底沉积物采样和海洋水文环境调查,主要考察冰岛海域地质历史时期中大尺度高分辨率沉积记录、火山灰地层学、陆地冰川形成和分布等内容,旨在通过这些记录揭示北冰洋地区古气候事件。

  据第五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马德毅介绍,“开展冰岛与中国古气候变化对比研究、北冰洋太平洋扇区与大西洋扇区海洋环境对比研究、冰岛近海海域洋中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加强中冰两国海洋学家合作,拓展两国在极地与海洋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获得的关键数据及后续样品分析将使我国在北极环境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和深人,有利于推动我国极地科技和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