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领衔的国土资源部探月研究小组历时4年翻译完成的国际著名月球科学研究论著《NEW VIEWS OF THE MOON》中文版《月球新观》出版发行,为中国行星科学家们提供了了解当前月球前沿科学和方法学理论的参考书籍。
1997年秋,随着月球探测者任务的加速推动和投入发射,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地外物质管理与分析组”开始策划一个综合性项目来开创月球科学,旨在推动学科交叉的科学方法,提出月球的起源与演化问题,用综合性方法来优化现存数据的使用,并以可能的最有效的手段,去探寻从新的全球性数据研究中涌现的新思想。《月球新观》专著在美国“阿波罗Apollo”载人登月计划、苏联“月球Luna”月球采样计划、诸多遥感卫星探测计划、月球陨石研究等多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汇集了国际上几十位行星科学家多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总结,论述了人类对月球科学认识产生的重大变化,提出了一个综合研究的方法学事例,提出了未来月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未来其他行星探测的指导思路。
专著展示了月球探测取得的多种材料(数据、实物等),介绍了各国研究月球所采用的综合方法,以及研究所得到的新的科学认识,并认为这些认识应为今后月球研究的起点。书中对月球资源(包括氦3在内的)的开发利用问题做了多方探讨和设想,提出太空产业化问题,论述了月球的环境利用,月球的探测和开发战略,建立永久性前哨站等。
著作中提出当今月球的九大科学问题值得科学界关注:一是月壳的垂向和侧向结构如何,月壳是怎样演化的?二是月幔的成分和结构是什么样的?三是月球岩浆洋的范围有多大?四是与月球内部结构和演化相关的月球物质月表显示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不同类型的岩石到底来自什么地方?)五是月球非均称性的本质是什么,由何引起,对月球物质的内部演化和现今分布来说,其蕴意是什么?六是月海火山作用的起源、演化和分布如何?七是主要成盆撞击事件的时间及对月壳层序的影响是什么?南极艾肯盆地的性质是什么?它对早期月壳演化有过怎样的影响?八是月球古磁性的起因是什么?九是月球的重要资源是什么,聚集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利用它们?
图为英文版《NEW VIEWS OF THE MOON》(左)和中文版《月球新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