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农田生态系统、城市与工业区生态系统、矿山生态系统、湖河与沿海生态系统环境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持续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各类环境污染的累积性危害将更为突显。加速推进环境修复技术研究的水平,扶持、培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产业化,是保障公众健康、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刘晓端介绍了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近年来承担的一系列有关环境修复的科研项目及部分成果,如,用纳米铁有效祛除饮用水中的砷,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治理矿区土壤镉污染、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有机污染等。她表示,在许多国家,环境治理公司正在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行业规模也开始逐渐扩大。在我国,生态地球化学修复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刚刚处于发展初期,其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形成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拉动力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她建议,一方面是科技工作者在技术方面不断研发和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环保企业共同推动,在标准制定、技术转化、产业模式、产业联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讲座引起国土资源老科技工作者的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体现,在这一领域,地质科技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