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固体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联盟学术会议提出

地学研究要从注重论文发表转向科研本身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记者 田雪莲 特约记者 徐丛荣 发布时间:2012-07-20
    “我国的科学研究要从过去注重科学论文发表转向科学研究本身,要强调实验技术方法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突破将成为地球科学理论创新、地质找矿突破的关键。”在7月4日北京召开的固体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联盟学术会议上,联盟发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这样强烈呼吁。

  据介绍,为了加强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汇集各实验室学术委员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总结和交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和促进各自发展,提高我国固体地球科学在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影响力,在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日祥院士的倡议下,2009年,固体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联盟在北京成立。

  与会专家认为,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深部探测技术、资源勘查新技术、“3S”技术的突飞猛进,正深刻影响着地球科学各领域向纵深发展。例如,不同层次、不同深度、不同方法的深部探测技术和现代地球物理正、反演技术的巨大进步,极大提高了深部结构、构造探测的精度和分辨率,使深入认识成矿过程和实现深部找矿全面突破成为可能;矿集区层次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立体填图,已经成为解决成矿学基础地质问题和深部找矿的重要手段。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王瑞江表示,联盟是实验室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实验室之间沟通、联合、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希望科学家得到锻炼和提升,实验室建设形成开放、竞争、有序局面,共同为地球科学发展作贡献。

  朱日祥院士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科学走到今天,做一项具体研究或发一篇SCI论文不应该成为科研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在SCI发表的论文位居世界第二,但真正有影响的文章很少。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论文数世界第二,不代表科学研究水平就是世界第二。其原因是我国科学家只重视科学理论研究,不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基础研究结合。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资源勘查开发的需求,要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理论问题,新技术方法的研究显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先进的特别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方法作支撑,就无法获得原创性、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技术方法的重要性,要从过去注重科学论文发表转向科学研究本身。他说,联盟学术会议要在技术上、方法上广泛交流各家所长和研究成果,实验室竞争要强调在全球视野下的竞争,强调国际竞争。我国实验室之间要加强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支持联盟成员上新水平、新台阶,促进地球科学发展,实现地质找矿的突破。

  25位科研人员,就科研团队的实验技术与应用成果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学科发展方向等,同与会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30个项目进行了展板介绍。会议由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承办,联盟9家成员单位的近2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