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科学技术

资源所举办学术讲座 加强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建设

来源:矿产资源所 发布时间:2010-01-04
    应资源所邀请,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Peter Laznicka、德国克劳斯塔尔技术大学矿物与资源学院Bernd Lehmann教授、博士生徐林刚分别于2009年12月7日、8日和14日来所做学术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由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毛景文研究员主持。 
  Peter Laznicka教授是国际知名矿床学家,近年来致力于全球超大型矿山典型岩石矿石样品的搜集和建库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著有《全球超大型矿床》一书。2007年他参观了中国的德兴铜矿,此次又参观了个旧锡矿。Peter Laznicka教授做的题为“奥林匹克坝的发现和巨型IOCG矿床”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氧化铁型铜-金(IOCG)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Peter Laznicka教授的报告内容全面,理论新颖,对于我们以后鉴定和发现此类矿床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Bernd Lehmann教授与毛景文主任在矿床学理论研究方面长期合作,有许多创新性成果。他做了以金刚石为主题的学术报告,题目是“Diamond ore deposits”,就金刚石的产出围岩、生成时间、产出状态、颗粒大小、世界主产国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了全面介绍并展示了精美的图片,使与会专家对金刚石有了全面和最新的了解。 
  2009年12月14日下午徐林刚博士做了题为“Molybdenum stable isotopes - an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 to Early Cambrian black shale”的学术报告。报告第一部分介绍了钼同位素体系,包括钼及钼同位素体系,分析测试方法,同位素分馏机理,钼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储库特征以及现代海洋中钼同位素平衡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将钼同位素应用于我国华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的研究成果。 
  Peter Laznicka和Bernd Lehmann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外学术交流,多次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野外考察,同时也为我国年轻科技工作者逐步走向国际学术舞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邀请他们到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讲学,是资源所重点实验室提高学术水平和开放的重要举措。此种类型的讲座和交流将对实验室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和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徐林刚就是中德双方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