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外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中国地调局发展中心和东盟秘书处承办的中国-东盟地质数据一体化处理技术(简称IGDP)研讨培训班,于3月2日在北京正式开班。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共8个国家的22位代表参加了研讨培训。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大文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总工谭永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为了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开班首日安排了参加国学员交流本国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产勘查工作及地学数据库建设情况等。作为东道主,中方专家还就我国地球物理、地学化学找矿勘查、地球化学土壤调查及土地质量评价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接下来的几天,将有来自英国的JD Fairhead教授就地质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相关的勘探实例进行介绍和经验分享,有发展中心张明华教授团队就发展中心研制提供的《物化探数据集成处理软件(RGIS-IGDP)》英文版软件进行培训和演练,还有对兄弟单位的实地参观和互动交流,更有对未来五年合作新计划的探讨与展望。整个会议安排积极响应了与会学员的培训愿望和热情,科学合理、紧密有序。
培训班按计划于3月7日结束,致力于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果。一是构建交流渠道,参会Asean成员国及周边国家通过情况介绍,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二是搭建展示平台。通过培训物化探勘查技术和IGDP软件的使用,展示中国在该方面的技术水平与成果,推广先进的中国地质调查科研成果;三是传播技术知识。中国地调局向参会国家代表赠送了由局发展研究中心研发的软件RGIS-IGDP,并颁发了培训证书;四是把握专业需求。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明确了Asean成员国等国家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及地质数据处理的需求,为开展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五是拓展合作。借助培训班的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与东盟秘书处探讨“十三五”期间,我国支持东盟矿业合作行动计划第三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AMCAP)-III Phase 1 (2016-2020))的合作内容,深化和扩大与东盟在地学领域的合作。
今年正值“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本次培训班的召开也是中国地调局“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结果。以上四个方面的成果重在今日今时;从中期来看,中国地调局在此基础上谋求建立的是中国-东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领域的技术交流平台;从更长期来看,他们要实现的目标则是以技术作为整个东盟实现深度合作的纽带和起点,创造共赢局面。
本次培训由外交部、财政部的“中国-东盟合作基金(ACCF)”资助,这也是我局第一个成功获得该基金支持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