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国际地科联主席罗兰德·奥伯汉斯利教授为大家讲解地学知识。

②互相交流。

③仔细观察岩石构造。
10月8~20日,国际地科联主席罗兰德·奥伯汉斯利教授率德国波茨坦大学师生17人与中国地质科学院40余名研究生,共赴云南联合开展了野外地质课程教学。
此次野外教学历时13天,路线从腾冲、保山、大理、昆明至罗平,从西到东横跨了腾冲地块、保山地块、兰坪—思茅地块、扬子地块西缘和华南褶皱带西端等多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实习内容涵盖了火山岩石学、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区域大地构造、沉积岩与变质岩、韧性剪切变形、岩浆与沉积成矿作用、古脊椎动物群与古生物等多个学科。
在腾冲地区,重点学习考察了第四纪双峰式火山岩与相关地热活动及其新构造成因与深部背景。
在大理地区,重点学习考察了点苍山山前正断层与洱海断陷湖盆的构造地貌特征,扬子地块西缘的变质基底与沉积盖层地层的典型沉积剖面及其褶皱变形特征,广泛讨论了点苍山活动构造变形与红河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关系、扬子板块西缘的地质演化过程与二叠纪大火山岩省和北衙金矿成矿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未来开发前景等问题。
在昆明地区,重点学习考察了小江断裂带的活动特征与区域构造意义,元谋盆地的早更新世元谋组和上新世甘棠组沉积地层剖面与相关的“土林”景观,认识了解了上新世古猿和早更新世“元谋人”古人类化石出现的地质环境条件及特征。
在罗平,重点学习考察了中三叠世的罗平生物群地层与动植物化石标本等,并围绕生物复苏过程的气候环境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此次野外教学得到了云南黄金集团北衙金矿、云南磷化集团、云南梅树村剖面地质遗迹与自然保护区、罗平县国土资源局和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等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