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国际合作

辽河三角洲考察行

——中丹学者联合考察掠影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姚长新 赵广明 李雪 发布时间:2015-09-14


①选不同芦苇基因种采集样品。



②采集芦苇根做DNA测试,并将运往全球芦苇观测网各个基地进行种植观测,以此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生理演变过程。



③研究芦苇在风中运动过程中如何产生孔洞,这个孔洞的产生对用芦苇修复湿地净化水源有积极作用。

  近日,丹麦奥胡斯大学植物学院院长HansBrix教授一行与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人员就全球芦苇观测网的具体实施开展进行了座谈和野外考察。

  HansBrix介绍了全球芦苇观测网的建设背景及科学意义。他指出,芦苇作为响应全球变化的模式种,建立全球性的同质种植园十分必要。通过人为控制手段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域进行一系列的控制实验,能够揭示全球性分布的芦苇基因型与其生态型的关系。会后,与会人员共同赴辽宁省盘锦市实地考察了青岛承担的辽河三角洲芦苇观测基地。

  据了解,全球芦苇观测网遍布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拟在中国建设3个观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