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国际合作

中外地学家探秘祁连山蛇绿岩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金刚石和地幔再循环》拉开序幕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郭戈 发布时间:2015-08-20
   8月5日~10日,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金刚石和地幔再循环》(IGCP-649)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2015国际研讨会,并在会后进行了祁连山蛇绿岩与高压变质岩石野外考察,重新梳理了祁连山造山带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地幔异常矿物和铬铁矿等相关矿产成因观点,进一步发掘了祁连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蛇绿岩中保存的成因及演化信息。这次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该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郑永飞,国际地科联副主席、美国迈阿密大学迪莱克(Yilidirim Dilek)教授,IGCP-649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杨经绥,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古巴、蒙古、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球化学所,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等10余所科研单位、院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交流了近些年在蛇绿岩和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领域的新发现和理论探讨,内容涵盖古巴、蒙古、伊朗、俄罗斯乌拉尔、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尔巴尼亚和我国西藏、黑龙江等地的蛇绿岩、铬铁矿、金刚石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特别是郑永飞院士和迪莱克教授关于俯冲带的变质作用和蛇绿岩的成因理论探讨,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

  与会专家围绕祁连山与全球不同造山带的蛇绿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相关成矿作用开展了讨论,重新梳理了祁连山造山带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地幔异常矿物和铬铁矿等相关矿产成因观点,进一步发掘了祁连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蛇绿岩中保存的成因及演化信息。



  图为祁连山野外考察现场。

  延伸阅读

  国际地球科学IGCP649项目,于2015年3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主题是“金刚石与地幔再循环”,项目为期5年(2015~2019),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经绥研究员联合美国迈阿密大学迪莱克教授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6位教授发起,17个国家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申请。

  该项目旨在推进全球不同国家的祁连山地球科学的同步发展,在全球范围开展不同造山带中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及其伴生矿物(如金刚石等深部矿物)的研究,促进地球科学中前沿领域的研究,并着力于解决人类现今生活中的关键地质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