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著名水生植物学家,兰卡斯特大学生态与湖泊中心首席研究员Stephen C. Maberly,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酶学和复合大分子实验室主任Dr Gontero Ep. Meunier Brigitte,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李伟研究员和海南大学农学院尹黎燕研究员到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访问并做学术报告。
座谈会上,Maberly研究员介绍了英国兰卡斯特环境中心生态和水文研究中心及湖泊生态组的概况以及在湖泊生态系统领域所做的工作,包括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目的和监测方法,运用pH漂移法和13C同位素研究了水体无机碳空间时空变化其对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生态分布的影响,以及湖泊在流域尺度与全球尺度上参与全球碳循环的意义。
Brigitte Gontero研究员介绍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概况,并作了题为“Regulation of enzymes from the Calvin cycle in algae”,报告中介绍藻类光合作用过程卡尔文循环中的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PRK磷酸核酮糖激酶及CP12蛋白复合体的存在,证明了PRK和GAPDH调控机制在藻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存在,发现了CP12蛋白在硅藻细胞中的动力学证据,为藻类光合作用调控适应不同无机碳浓度提供新证据。
尹黎燕研究员做了“高等淡水植物无机碳利用策略的研究”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高等水生植物为适应水体环境而在光合作用等生理、生化性质上做出的适应性改变,并以龙舌草与海菜花为例介绍了沉水植物无机碳利用策略。
在三天野外考察和教学实习中, Maberly一行人参观了岩溶所会仙岩溶湿地生态基地和潮田河流域岩溶地下河基地,对岩溶所野外基地常见的水生植物进行了鉴定,现场讲解了它们的光合作用和固碳机制,为岩溶所建立水生植物野外人工模拟试验提供了宝贵意见。
经过四天多的交流,专家们认为岩溶所的野外观测基地拥有不同类别的水化学观测站,而广西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双方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