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应国家973计划钾盐项目首席科学家刘成林研究员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赵建新教授对资源所进行了访问。
赵建新教授在青龙桥办公区作了题为“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在新构造、成矿热液活动和沉积盆地研究领域的应用”的精彩报告。报告主要从实验室设备及分析测试技术、海相碳酸岩沉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铀系定年:<0.5Ma,锶同位素年代学:>0.5Ma);方解石脉/夹层同位素年代学(U/Th, U/Pb, Sm/Nd)和地球化学研究;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Rb/Sr, Sm/Nd)和地球化学研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报告结束后,现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踊跃提问,就蒸发岩层定年方法探索、如何挑选自生伊利石样品、生物壳体同位素定年等问题与专家进行讨论,气氛热烈。会后,双方就今后在罗布泊、库车盆地、四川盆地及思茅盆地等成钾地层定年测试达成合作意向,并商讨了与昆士兰大学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联合培养青年人才计划,这将极大地推动本项目组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
赵建新教授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兼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实验室主任,国际知名同位素地质学家,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美国地球化学学会、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和澳大利亚第四纪地质学会会员。2011年获代表澳大利亚学术界最高荣誉的“尤里卡”杰出导师奖。1998年获澳大利亚“伊丽莎白女王研究员”职称,2001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杰青”。作为昆士兰大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主任,他主导建立并持续发展了铀系定年方法,在跨学科领域的创新应用等前沿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自1991年来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SCI文章约130篇),被引用达2000次,h-index=26。他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传统地质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考古学和方法学等数个学科,研究方向涉猎前寒武纪壳幔演化、第四纪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考古定年和示踪、新构造和地质灾害定年、油气盆地定年和古代陶瓷的地球化学鉴定等。
资源所青龙桥基地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约30人次参加了此次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