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至12月,武汉中心“印度尼西亚中苏门答腊岛铜、金等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组5人赴印度尼西亚开展野外地质工作与合作研究。本次工作基于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地质调查局之间签订的地球科学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主要目的是以中苏门答腊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为研究区域,完成该地区典型矿床研究,促进铜金多金属成矿规律总结。主要工作内容:与印尼地质专家合作完成苏门答腊岛工作区路线地质调查100千米,典型矿床考察3处,矿点地质调查5处,并采集相关岩石样品;与印尼地调局开展学术交流讨论,探讨双方下一步合作调查研究的区域。
野外工作中,武汉中心项目组成员与合作方印尼地质局资源中心技术专家共同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野外地质工作,完成了部分典型矿床研究工作。项目组对苏门答腊岛最大的金银矿Martabe矿山进行了调查研究,与Martabe矿山地质专家一起考察了露天采坑,参观了Martabe矿山的岩心库,并针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矿山赠送了典型的岩石标本。考察了苏门答腊Lebong矿集区典型的LebongDonok金矿,与Sugico公司地质专家共同考察了井下坑道;双方对于该金矿的成矿期次、成矿模式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最后,项目组到邦加岛(锡岛)考察了Timah公司的Pemali锡矿,该公司是印尼最大的锡矿生产商,双方共同考察了露天采坑,并针对印尼锡矿与中国锡矿的不同特征进行了交流。本次考察对所有的典型矿床都进行了系统的岩石样品采样。
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组赴印尼地质局资源中心所在地万隆,针对双方合作的项目成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汇报。印尼地质局资源中心Calvin主任,资源中心国际合作处Edi处长,及项目印尼方联系人Armin处长出席了交流汇报活动。汇报主要介绍了项目化探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了北部39种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图,并依据18种主要成矿元素和找矿指示元素异常初步划分出16处组合异常。同时,总结了野外工作的经验,及下一步工作的计划。
项目组与印尼地质专家针对具体的矿床模式及划分依据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最后,合作方还提出了下一步合作的意向。
野外路线地质调查

考察lebong donok金矿

考察martabe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