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国际合作

重视科技引领作用 积极走出去引进来

成都中心科技与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来源:中国地调局成都中心 作者:任淑珍 原雪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地调局成都中心重视科技引领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成果水平,科技与国际合作交流取得重要进展。

  科学研究结硕果。2013年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获批准9项,总经费274万元,项目数量、经费均创单位历史新高。全年共发表论155篇,其中,国际SCI收录17篇,国内SCI 收录7篇,出版成果专著5部,论文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明显的提高。丁俊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西南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获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付修根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人才培养跃上新台阶。王剑入选国土资源部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付修根、王保弟入选国土资源部首批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李光明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付修根、王保弟、汪正江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候备人选;王保弟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培养计划;张斌辉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顺利推进,积极发挥科研平台的业务支撑作用。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国地质调查局沉积地质研究中心、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等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稳定推进,开展了有关平台的规章制度建设,系列展板制作和布设,网络建设和宣传,为重点实验室验收和两个业务中心的挂牌做好准备工作。聘请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Maurice B. Dusseault教授、徐宝慈教授、奥地利莱奥本大学Hans-Jürgen Gawlick教授等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客座教授。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针对青藏高原重大地质问题和重要研究领域,先后组织开展了羌塘地质考察暨学术研讨会、青藏高原与邻区特提斯对比研究研讨会、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成果交流会、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工作现场研讨会,促进了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矿产资源整装勘查的突破。

  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全年约有10批44人次的国外及境外专家来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开展合作研究,举办学术报告会6场,包括在川的其他地质机构在内的数百人次听取学术报告,进一步了解国际及境外地学某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油气、页岩气、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华南古大陆、罗平生物群、先进的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涌跃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会,数十人次作学术报告。成功举办了2个国际性会议。与河内矿业地质大学在越南河内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南半岛及中国西南邻区地质矿产国际研讨会”;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东盟-中国跨国地质编图培训与研讨会”在成都圆满召开,来自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文莱等6个国家的14名代表参会。通过本次会议,展示了中国跨国地质编图的丰硕成果和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