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国际合作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到地质所开展学术交流

来源: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所 作者:卢占武 发布时间:2013-09-27
  美国斯坦福大学西蒙•克伦培勒(Simon Klemperer)教授近日访问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所,在双边合作协议框架下与Sinoprobe-02项目组负责人高锐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成员、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白志明副研究员等,围绕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喀喇昆仑-雅鲁藏布江-冈底斯深反射/折射地震剖面(简称HKT剖面)相关构造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地质所卢占武副研究员、王海燕副研究员、侯贺晟副研究员、熊小松助理研究员、李文辉博士、李洪强博士等参加了研讨交流。

  克伦培勒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地球物理专家,在深部探测方面颇有建树。他领导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地壳地球物理研究组,擅长利用人工震源地震方法(反射和折射地震方法)和天然地震方法对地壳、岩石圈构造进行科学研究。主要研究区涉及青藏高原、印度次大陆、埃塞俄比亚、美国阿拉斯加、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

  克伦培勒教授从一开始就积极参加了HKT剖面的合作研究,多次通过电话会议形式为剖面设计、炮点选择、测线部署、记录时间和多方法地震观测贡献科学思路和协调工作。他还多次提供条件和经费,资助中方青年科研人员赴美进行合作研究。

  本次讨论是双方以往合作的延续,双方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岩带构造、喀喇昆仑断裂的切割深度与横向延展、冈底斯岩浆带的亮点反射等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交换了意见。克伦培勒教授十分兴奋地赞誉HKT剖面取得了高质量的数据和处理图像,称其是首条跨越喀喇昆仑断层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剖面。这条剖面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首次获得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Moho的地震近垂直反射;切开了喀喇昆仑构造带地壳,可以揭示喀喇昆仑断层深部延伸和席卷规模,检验其是否切断了俯冲的印度板块这一令全球科学家瞩目而又一直悬而未决的大科学问题。双方对继续开展合作研究的细节(如数据叠前偏移和叠后偏移处理的比较,如何认定喀喇昆仑断层的横向变化等)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加强构造解释,共同撰写科学论文,适时发表是当前需要抓紧进行的重要事宜。


照片1 Simon教授(左1)与高锐研究员(左2)、白志明副研究员(右1)、熊小松助理
研究员(右2)一起讨论、分析深地震反射剖面处理图像,交换构造解释认识。


照片2 SIMON教授在岩石圈中心地震解释工作站尝试进行叠后处理地震数据偏移成像实验,
李文辉博士、李洪强博士、卢占武副研究员当场进行了处理显示,获得SIMON教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