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总工程师周平根为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助理夏日元为副团长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学术代表团一行6人,于2013年9月1-8日赴德国联邦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Federal Institute for Geo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BGR)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岩溶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开发利用技术交流。此次出访,是基于原中国地质矿产部与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1979年签署的地学合作框架协议,履行2011年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与德国联邦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BGR)签署的2011年年度会晤纪要安排,是2012年8月德方地下水和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专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延伸,旨在通过此次出访,商谈双方共同关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提出项目建议,进行长期的项目合作,深化中-德合作,力争从一般性合作交流提升至以双方互利互惠为目的的实质性合作,在共同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9月2日,中德双方在BGR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BGR领导及地下水和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专家介绍了BGR的职责任务、地下水研究课题、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应用、大型岩溶泉的水文地质调查、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和地面沉降方面的应用、放射性废物地下处置等专题。中方专家周平根博士作了“2013年4月四川7.0级地震诱发的滑坡研究”、王立朝博士作了“水库水位变动和降雨影响下的红岩子滑坡变形监测”、夏日元博士作了“桂林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岩溶地下水运动和循环机理研究”、邹胜章博士作了“覆盖性岩溶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等专题报告。之后,代表团成员与20多名BGR技术人员进行了一问一答互动式交流;并针对下一年度双边会议的主要议题和下一步项目合作内容、方式和方法进行了研讨,初步拟定了地质灾害和岩溶地下水方面的合作框架。
为使代表团对德国的水文地质工作有更深的了解,9月3-7日,BGR为代表团成员安排了丰富的野外考察工作。包括马格德堡附近运河河畔的滑坡监测,Saxony-Anhalt(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Bartensleben废弃盐矿放射性核废料的存储、闭坑矿区的采矿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Heimkehle的石膏矿区盐溶发育特征及地面塌陷,Harz山脚下的Rhume岩溶泉群发育特征及泉域边界的构造性质等。此次出访达到了预期目标。

地调局代表团成员与BGR研究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