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技术培训班(俄语)”、“发展中国家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技术培训班(英语)”和“亚洲国家地球化学填图与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技术培训班”三期援外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开班典礼,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蒙古、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东帝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乌克兰、塞拉利昂、几内亚、苏丹、南苏丹、刚果(金)、安哥拉、马拉维、厄瓜多尔共21个国家58名学员将参加上述三个班的培训。
商务部援外司、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及三个培训班的学员代表分别在典礼上致辞,开班典礼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向运川副总工程师主持。
彭曙坚处长在致辞中指出,建国60多年来,中国政府秉承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在自身经济仍很困难的情况下,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建成了一大批成套项目,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还先后培训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和好评。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对于中国和各受援国家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拓展资源利用空间、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等方面加强沟通和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宝亮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展开。近年来,与相关国家矿业部门,通过人员互访、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举办研讨会、组织地质矿产领域人员培训、开展跨国界的地质编图和矿产资源调查、潜力评价等项目,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和显著成效,为今后的继续交流和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柏琴副巡视员在致辞中指出,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质调查局要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与各国地调机构的合作领域,与各国地调机构共同携手,促进地质科学的深入研究,构建我们美好的家园。本次培训班,将进一步增进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地调机构之间的相互了解,对于加强合作与促进双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蔡纲副主任表示,发展研究中心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尽力把我国的先进地质调查方法技术与各国分享。我们精心安排了这次培训班的教学内容,既有室内的授课、双方专家的讨论交流,也有野外的实地考察。通过承办援外培训班,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中心的工作定位作用。发展研究中心感谢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信任与支持,有信心做好培训班的各项组织和保障工作。
乌克兰能源与煤炭工业部战略方针与核能局的项目负责人塔洛索娃·伊莲娜女士、巴基斯坦石油和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地球化学填图及环境调查组组长哈迪姆·侯赛因先生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矿署地质调查局局长科瑞贝考维·科博白科先生分别代表三个培训班的学员致辞,他们表示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热情接待,深信此次培训班无论在官方层面还是在个人层面的交往中,都将增进中国与受援国家间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多数受援国家因缺乏地质调查的技术与能力,没有全面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因此本次培训班意义深远、作用明显。
本次培训班为期30天,课程内容翔实。除邀请业界专家在京举办专题讲座之外,还将组织学员访问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和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赴天津参加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北京顺义潮白河的河漫滩上进行野外采样实习,考察位于中国陕西省华县的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培训、野外实习、交流和考察,不仅能让学员加深对中国地质调查技术的了解,还将增进中国与亚、非、拉受援国家地矿专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