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对老挝北部地质地球化学填图项目在组织管理、各方协调运行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组织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了野外地质踏勘。
据了解, 老挝北部地质地球化学填图项目是中、老两国政府间合作协议的一部分,按照2012年任务书和已批准的工作计划,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4人和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院18人组成的中方项目组于2012年9月25-30日分批抵达老挝首都万象。与老挝地矿司就2012下半年野外工作安排进行了会谈,老挝地矿司Khampha副司长热情接待了中方项目组,双方就如何深化合作、办理工作签证、办理工作文件、安全保卫等诸多事宜达成了共识,但就收集老挝北部地质资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沟通。
Khampha副司长表示老挝政府和地矿司高度重视中老合作项目,将派遣地矿司人员参与项目下半年野外工作,同时表示将要求工作区内各省、县国土部予以配合。项目在上半年建立野外工作联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安全应急机制进行完善,草拟了《老挝地质地球化学填图项目野外作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建立沟通联络渠道,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
10月3号,项目组开赴工作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组对上半年踏勘的由沙耶武里-孔县间公路主干地质路线进行实地现场交流,区内由于亚热带气候环境,植被极为发育,可视露头较少,主干地质路线附近作为印支地块与昌都-思茅-南邦地块交会的琅勃拉邦断裂的可能通过部位,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踏勘发现从沙耶武里向北依次为中生代红盆沉积-由红色碎屑岩、部分灰黑色薄层灰岩、少量硅质岩性转块组成的构造破碎带(玄武岩区发育强片劈理化、小型褶皱发育)-局部安山质岩体-大片主要以致密状玄武岩为主、部分杏仁状玄武岩(直至湄公河床)的现象分析,主体构造格架可能为从断陷红盆沉积-不同时代楔状地体地体组成的构造岩片叠置-安山质岩体(小型)-主干断裂带(片劈理化带小型褶皱发育)-岛弧火山岩样式。据资料,在越南、泰国该断裂带皆见有蛇绿岩套类型岩石出露,为一条可能深达岩石圈的分划性断裂。在地理位置上,踏勘的主干断裂带极可能为该断裂带分布位置,具体从经过详细工作后加以进一步确认。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项目组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将和承担单位一起,深入工作,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勤于思考,充分发挥在工作中的指导和统领作用,为保障项目工作的顺利推进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沙耶武里幅已开展路线地质调查和剖面测制工作,仙诺县幅和孔县幅野外工作计划于10月底开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和技术交流,争取最终提交一份令人满意的项目成果。
中方项目组与Khampha副司长热情交流
工作区分布的大片玄武质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