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国际合作

德国科隆大学教授到地质所交流访问

来源:地质所 作者:郭戈 发布时间:2012-09-27

9月26日,德国科隆大学(University of Cologne)的埃利斯·霍夫曼(Elis Hoffmann)博士应北京离子探针中心邀请来到地质所访问交流,并于作了题为“地球化学对地球早期陆壳构造的影响(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formation of Earth's earliest continental crust)”的学术报告。

霍夫曼博士现为科隆大学的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南非及斯威士兰境内的巴伯通(Barberton)绿岩带及古片麻杂岩(Ancient Gneiss Complex)的岩石成因研究。他擅长运用野外地质填图和复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太古宙岩石记录,探讨太古宙地球动力学和原始陆壳演化等问题,特别是高精度的全岩铪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国际上属于开拓性地位。

本次讲座总结了霍夫曼博士在西格陵兰地区始太古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揭示上述岩石形成于在镁铁质增厚地壳的壳内熔融,并给出了该地区的连续模式。

霍夫曼博士在2010年曾与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颉颃强博士和阿尔弗莱德·科罗纳教授合作开展南非巴伯通地区的相关研究工作。其此次来访期间,还与我方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为期两天的巴伯通地区锆石样品的SHRIMP定年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