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复杂难选冶技术,为矿产综合利用做出贡献
——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陈炳炎
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抓住“中央领导重视、社会需求旺盛、企业参与积极”的机遇,坦然面对我国矿产资源禀赋差、贫杂细的国情,以“难利用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难利用铜多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难利用铝矿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稀有稀散稀土金属矿综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难选磷矿高效选矿技术、矿物岩石理化性能测试新技术”等方向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发展复杂难选冶技术,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技术成果。
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坚持“产学研”联合攻关方式,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开发的攀西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选矿新技术,在四川龙蟒集团成功转化。建成的年处理300万吨原矿综合利用示范厂,年产值2.5亿元,利税6000万元以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领先于同类矿山企业。开发的“脱泥—浮选—重选”稀土综合回收工艺技术及新型捕收剂,现已广泛应用于四川冕宁各稀土选矿企业,使几百万吨的四川稀土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参股企业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实现产值9.7亿元,销售收入8.68亿元,利税7.1亿元。
乐山盛和稀土综合利用示范厂
2、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钻探技术发展,当好找矿突破尖兵
——勘探技术研究所冉恒谦
汪民副部长在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闭幕式上提到:“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钻探是基础。我们探索地球的奥秘,如果不通过钻探来进行实践验证,所有这一切都会停留在空谈上。” 这是领导对钻探技术重要性的最新诠释,也是对从事钻探事业的全体工作人员的最大鼓励。
十一五期间,我所在地调局的领导下,通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地调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开发出系列地质钻探全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加快了我国地质钻探装备的更新换代;建立2000米以内地质钻探技术体系,提高了我国地质钻探技术整体水平;开发出陆地、浅海和滩涂地质调查取样钻探技术和装备,为特殊景观地区实施地质填图、化探采样和土地环境评估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钻探技术研究,在高原冻土区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使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高精度定向对接中靶系统研究,实现对接井的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定向对接井钻井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主导地位;逐步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的钻探技术研发队伍。
科技创新的需求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科技创新的成果来自于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但科技创新更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
十二五期间,我所将以建实1个业务中心(地质钻探技术研究中心)、5个专业研究方向(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定向钻探技术、多工艺空气钻进技术、绳索取心钻探技术钻探设备)、1个重点实验室(钻探工艺器具实验室)为基础,围绕地质勘查工作发展需要,针对钻探关键技术问题,全面地开展现代化的深孔地质岩心钻探、反循环取样钻探、深水井钻探、定向钻探、浅层取样钻探等领域的施工设备、器具及钻进工艺技术的系统研究,完成5000m以内地质钻探装备及工艺技术体系建立,建立现代化的钻探装备设计研发体系,以高科技为核心带动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实现钻探装备的智能化,全面提升我国装备与施工技术水平,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增强为地质、矿产勘查的服务能力。
在国际合作方面,将依托优势技术—高精度定向对接井技术,站稳土耳其天然碱矿市场,开拓土耳其煤层气市场,拓宽其他国际市场;向国际市场输出我所的先进钻探装备和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落实大项目机制
——中国地质科学院吴珍汉
国家高度重视地质科技发展,部领导对地质科技寄予了厚望。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6月7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发展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大陆架和地球深部能源资源勘查和开发,切实保障我国能源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温家宝总理9月2日视察国土资源部时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支撑,以科技进步推动地质矿产工作的改革发展。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要求加强基础地质和成矿理论研究,研发和推广矿产勘查新技术新方法,查明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前景。徐绍史部长要求:“基础先行、科技引领,大力研发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要求五年在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方法有重大创新,深部找矿有重大突破”。汪民副部长提出:以科技为引领,围绕项目怎么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三大环节,抓业务、带队伍、出成果,全面保障和促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调局提出实施大项目机制,部、局、院先后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希望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撑引领资源能源勘查突破,解决国家资源环境重大科技问题,取得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创新研究成果,培养高端科技人才。
(1)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及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地壳探测工程国家立项,为深部资源能源勘查评价、三维地质填图、地下空间利用和减灾防灾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2)集中优势力量,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组织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项目,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研究成果;(3)围绕找矿突破、全球变化、环境灾害、勘查测试技术与重要仪器设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好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解决国家资源环境重大科技问题,取得在国家层面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4)探索建立适合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的有效模式,简化项目论证和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为科技人员安心从事科研工作和重大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