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国际合作

国际极地年及后南极内陆地质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召开

来源:地质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11-25

    近日,“国际极地年及其后南极内陆地质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地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英国研究理事会(UK-China)主办。会议交流和研讨了国际极地年期间(2007年3月-2009年3月)南极内陆核心地区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和南极冰穹(Dome A,中国南极昆仑站)地区大规模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合作的成果,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的南极内陆地球物理著名专家和中国的三十多位科学家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集中展示了各国科学家在南极内陆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和 南极冰穹地区这一人类最难以到达,而且知之甚少的地区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南极冰穹地区隐藏着南极地区,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冰川历史和气候记录,南极内陆的地壳结构和大陆的形成,冰下湖和冰下的流域过程,极端条件下的生命形式和生物系统等重要的科学秘密。我国科学家、地质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冯梅女士通过国际极地年期间中国南极内陆天然地震台站和国际台站获得的数据,分析展示了东南极内陆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克拉通岩石圈结构。这一成果对于认识东南极的岩石圈结构和大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是在国际极地年南极内陆各项工作结束后,各方刚刚获得了最新的观测数据和成果,或正在对初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深入工作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对国际极地年南极内陆甘布尔采夫冰下山脉和Dome A地区的探测工作进行了总结,促进了各国科学家成果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大大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内陆地球物理和地质工作成果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