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5日-10日,由地科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简称岩溶所)雷明堂研究员、蒋小珍研究员和李瑜研究员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新西兰召开的第11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地质活动性"(Geologically Active),分5个专题,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代表参加。
岩溶所代表团共向大会提交了论文4篇,系统反映岩溶所近年来在岩溶地质灾害、岩溶工程地质领域取得的成果,根据大会安排,雷明堂和蒋小珍研究员分别宣读了论文《Predicting Sinkhole Collapse by Long-term Monitoring of Karst Water Pressure in Zhemu, China(基于岩溶水压力长期监测的岩溶塌陷预报方法研究)》和《Experimental Study on Monitoring Sinkhole Collapse Using BOTDR Technology(岩溶塌陷光纤传感(BOTDR)监测的模型试验研究)》。
会后,岩溶所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组织的会后地质考察活动,分别考察了ROTORUA火山带和被誉为世界第九奇观的著名的新西兰岩溶洞穴-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Cave也称萤火虫洞)。在回国途中,应香港大学焦赳赳教授的邀请,代表团访问了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参观了相关实验室,雷明堂研究员应邀做了题为《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Karst Collapse(岩溶塌陷监测预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