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国际合作

揭开地学世界的神秘面纱

——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博物馆馆长徐世球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金小平 发布时间:2008-12-25

    记者日前随培训研讨班参观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博物馆,就这么一次不经意的活动,却给记者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回忆。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让人着迷的博物馆,记者采访了该馆馆长徐世球。

远古世界第一墙

       走进地质博物馆,我们迎面看到一面墙壁,上面有各种痕迹。这不是一面普通的墙壁,而是由2亿多年前的动物留下的痕迹形成的化石。徐世球说:“你看右边那条规矩的曲线,还有上面和下面的那些曲线,不是人画出来的,而是当时鱼游泳划过的痕迹,它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下边的一道一道的横七竖八的线条,也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当年的无脊椎动物,也就是虫子在水底下爬行或者寻找食物的时候留下的痕迹;再看左边,有大量的爪子印,那是当时的小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留下的脚印。”听到这里,你会深深地被吸引,我们如此近距离接触的竟是远古的生灵。站在它的面前你忍不住要与它对话,让它告诉我们:2亿多年前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揭开地球奥秘的展厅

       徐世球馆长介绍说,目前,地质博物馆总共开辟了五个地学展厅,分别是地球奥秘展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珠宝玉石展厅、矿物岩石展厅和矿产资源展厅,大体上代表了地学学科的基本框架。
      地球奥秘展厅从独特的行星、地球的物质组成、大自然的精华-生物圈、不安稳的大地、大自然的雕塑家以及人与地球等方面反映了地球46亿年的沧桑历史。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世界首创、直径达1.5米、绕与黄道面呈23.5度夹角倾斜旋转的磁悬浮地球仪,神秘的磁场如何影响地球的转动以及亲身体验人造地震平台所带来的大地的颤动。。。。
       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从生命起源开始,以地质历史中的生物进化为主线安排陈列,展现了地球生命38亿年的进化历程,并且突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其中脊椎动物特别是恐龙的进化尤其引人注目。
       珠宝玉石展厅的内容包括认识宝玉石、宝石的奇光异彩、宝玉石世界、宝玉石鉴赏以及宝玉石趣话等。珠宝玉石是地球赋予人类的绮丽瑰宝,它们神秘的色彩、无穷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矿物岩石展厅力求用种类齐全、特征典型、精美独特的标本,让大家认识奇妙的矿物世界和岩石天地。
       矿产资源展厅从走近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以及矿产危机与未来矿产5个方面展开,除了让人们认识各种珍贵的矿石标本,还可以让人们观赏用声、光、电技术制作的海洋石油钻采平台模型、天然气采气平台模型、湖北大冶铁矿模型等,了解人类开发地下宝藏的恢弘画卷。

稀有的“镇馆之宝”

       如果要对地质博物馆有一个突出而完整的印象,徐世球馆长说你必须走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来看看它们有多么宝贝。
        恐龙化石珍品——黑龙江满州龙。黑龙江满州龙是一类大型的鸭嘴龙,体长10.50米,体高6.1米,嘴巴象鸭子是其最大的特征。该恐龙骨架产于黑龙江省嘉阴县,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因其含有50%的真化石,在世界恐龙化石中占有重要地位,构成了地质博物馆的显著标志。
        鱼龙化石之王——梁氏关岭鱼龙。鱼龙是海洋爬行动物,和恐龙生活在相同时代。地质博物馆的梁氏关岭鱼龙属于大型鱼龙,体长8米多,形似鱼雷。该鱼龙化石产于我国贵州关岭,生活于2.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其长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更为奇特的是,在这条鱼龙化石上还发现了它的皮肤化石,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发现。
       世界海龙之王——黄果树安顺龙。黄果树安顺龙是海龙的一种,属于海洋爬行动物。该化石长5米左右,体态修长,当年的游泳姿势一目了然。它产于我国贵州关岭,生活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从化石的长度和完整程度来说,地质博物馆的海龙化石在世界上位居第一。
       如花似画的奇观——海百合化石。海百合化石因其外形似“百合花”而得名。但它不是植物,而是棘皮动物大家庭中的一员。该化石距今约2.3亿年,特征清晰,保存完整,面积达15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自然界神奇的造化——辉锑矿晶簇。辉锑矿是一种金属硫化物矿物,是提炼锑的最重要的矿物原料,造型美观的辉锑矿晶簇可作观赏石。在地质博物馆的矿物岩石展厅,有一块产自我国江西德辉锑矿晶簇标本,造型优美,针状或柱状晶体长而完整,可谓神态天成,在世界上位居首位。
       矿物世界的奇葩——孔雀石。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的碳酸盐矿物,翠绿色。在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奥秘展厅,有一块产于我国广东阳春石碌的珍贵的孔雀石标本,块大色美,造型奇特,令人惊叹不已,在我国排名第一。
      43亿年高龄的岩石——变成砾岩。在地大逸夫博物馆的地球奥秘展厅,有一块年龄达43亿年的岩石,叫变成砾岩,产自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它保存了地球形成初期极为宝贵的信息,见证了地球幼年时期惊天动地的变化,因而非常珍贵。
      再现恐龙下蛋的特点——恐龙蛋化石。恐龙是卵生动物,靠生蛋孵化繁殖后代。在地质博物馆的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有一窝非常奇特的长形恐龙蛋化石,产于我国江西,距今约7000万年。蛋化石分为3层,放射状排列,真实地反映了恐龙下蛋的特点,这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争奇斗艳的名贵宝石——五皇一后。在绚丽的天然宝石家族中,最为婀娜多姿、光彩夺目的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和珍珠,它们被誉为珠宝玉石界的“五皇一后”。 在地质博物馆的珠宝玉石展厅,以“五皇一后”为代表的名贵宝石陈列,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它们流光溢彩,争奇斗艳,令人流连忘返。

生动的科普基地

       徐世球馆长介绍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博物馆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学博物馆,是国内排名第二的地质类博物馆,也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然类博物馆。
      该馆较早地注意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展示教育的应用情况。1996年该馆设计制作了博物馆主页,使馆内陈列和藏品信息上网,方便国内外浏览。1998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馆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展示教育,并自行研制了第一个多媒体软件——《恐龙的奥秘》,在展厅中设置触摸屏,观众可以自行操作和浏览,了解更多的知识,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由于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当2001年教育部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项目中安排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时,该馆抓住机遇,申报了中国地质大学地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获得了150万元的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该馆在地学数字博物馆中建立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矿产资源、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7个展厅,数字化标本2700余块,数字化图片近800张,精心设计制作了6个展厅的标本浏览模块和整个数字博物馆的精品浏览模块。
       徐世球馆长自豪地说,通过把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配合,建设成的地学数字博物馆,开拓了更为广博的地学科普领域,采用数字化展示手段,使地质博物馆的科普教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