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方寸集》选登

《我国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13

近代地质工作在我国始于1912年,百年地质工作度过旧中国的初创时期、新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尚未完成转型。新中国作为矿业大国、工程大国,也是地质工作大国,60多年所取得的海量地质资料和赖以生存的巨大物质财富有目共睹,为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出的应有贡献不可磨灭。其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几经重大变革,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这是地质技术与技术经济领域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正处于结构性转变过程中的中国,面临不确定性的技术经济问题很多,其中,对地质技术、经济参变数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十分紧迫,并极具挑战性。“十一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战略研究团队对地质工作体制机制不间断地跟踪调查研究,在历年积累的基础上写成了《我国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专著,内容比较系统、全面,也有相当的实用价值,尽管是阶段性和探索性成果,仍不失其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是解放和发展地质生产力,保障我国地质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步子较大,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的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运行机制自上而下推行;矿业权交易市场轮廓浮现;地质勘查投入多元化带动了地质勘查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逐步深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使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结合得更加紧密;讨论、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获得来之不易的阶段性认知。这都促进了新时期地质工作的良性发展。以“十一五”末与“九五”末的1999年相比(据中国地调局披露资料),全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增长了10倍以上,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社会投入超过了政府投入;国有地勘单位的人均净资产增长了5倍,后发的民营或股份制矿山企业及地勘单位更具经济活力。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尽的“后危机时代”,矿业全球化和重要矿产品高价位、高振荡常态化,我国地质勘查市场外受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进程的约束,内受市场主体发育程度的牵制,加上各种利益关系纠葛,情况仍然复杂多变,应当认真对待。

地质工作两级管理体制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包括单一制国家在内的所有大国必须面对的问题;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运行机制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两方面错综交织,相互影响。原则上,中央统管地质工作过多的要与地方分权,政府包揽地质工作过多的要从商业性地质工作领域退出,公共地质产品欠账和服务面狭窄的则要尽快补课和拓宽。这样做,总的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也合乎我国的基本国情,当然还要进一步深化、细化。我国经济体制渐进改革及于深层次,社会体制改革相继提上议事议程。国内外矿业技术经济与社会、社区的交融正日益加深,地球环境和灾害问题更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在强化社会建设中,如同建设“有社会的社会主义”那样,政府通过公益性地质工作必须提供“有公益的公共地质产品”,为全社会服务。至于非公共地质产品,那主要是市场经济范畴、由市场调节的事物,不再由政府经济背下来,也无须在政府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做“钟摆式选择”。

地质工作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是较长期的过程,也难免起伏曲折。国有地勘单位从政府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初,市场机制尚不完善,适逢政府机构调整,特别在“九五”与“十五”之交的低谷时期,改革的步履维艰,市场主体意识和地位模糊。在10多年“戴事业单位帽子、走企业化路子”的迂回历练中,地勘单位内部事企分开、模拟企业化管理经营的积极试验与“穿靴戴帽”、辗转徘徊的守成心态并存,从业选择的主业与兼业并举,省(区、市)地勘局(中心)改革意识强、弱并存,加上省(区、市)国土资源厅与地勘局(中心)之间顺与不顺并存,改革潮流中涌现出若干“模式”的消、长并存,终以坚持市场化方向为主导,推动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地质勘查市场主体从国有地勘单位大一统的“百局千队”演化为中央直属地勘单位、属地化地勘单位、民营或股份制矿山企业(含地勘作业)“三分天下”的轮廓,势不可挡。值得重视的是,在“十一五”末期一部分地方先行先试的实践和创意中,有的省(区、市)地勘局要以局为单元建成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控股公司,有的浮现出“保事业单位的位子、树企业的牌子”(即保“壳”、归“实”、壮“企”、创“牌”)的新意识、新苗头,还有“戴企业帽子、留事业辫子”的换位思考,改革的曙光渐现;对于探采关系,在地勘单位与矿山企业联合、统筹产业链上中游(即探采一体化)的实践基础上又有产业链上游探采早期结合的新探索,推出扬长避短的新形式,使人们的认识更趋全面;“走出去”,也成为地勘单位吐故纳新的外动力。以上几例,都为国有地勘单位最终摆脱传统事业单位的束缚、向企业转型创造条件,企业化的路子愈走愈宽了,“畏途”变通途有了盼头,也彰显先行先试“模式”的勇气和力量,使人欣慰。在趟路者知难而进和事、企分开的涌动下,预计“十二五”必将迎来地勘单位改革的转折和蜕变时期,一批国有地勘单位破“壳”、脱颖而出,自发走向“两主(地质找矿主力军、勘查市场主体)”合一和“四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运行,将成为矿业持续繁荣、工程经久鼎盛的体制基础保障的先声。

本书“下篇”第十一章描述了这些模式和案例,流溢出作者关注新鲜事物的敏感和热忱。而在选点的覆盖面及其透视上留下的某些不足,也将有一个完善、提高的过程。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引起业界的关注或围绕某些问题的讨论,这对地质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及其深化都是有益的。

《我国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序《我国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由王文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本序写于2011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