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i自然: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揭晓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2025-05-12

编者按: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近日,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公布2024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按照省级行政区划排序),旨在推广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基层防灾减灾经验,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2024年,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巩固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与实效,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组织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等单位,通过推荐、征集、筛选、初选、网络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从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选送案例中选出30个入选案例,再从中评选出了十大典型案例。

这次案例推选得到各省(区、市)和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积极响应,推选工作综合考虑了监测研判与预警准确性、响应行动与避险时效性、危害程度及诱发因素、灾种典型性等多方面因素,旨在帮助各地从案例中学习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水平。

1.福建松溪“6·16”吴山头村滑坡灾害避险

2024年6月16日1时30分,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吴山头村发生山体滑坡,规模约5万立方米,造成28栋房屋倒塌或损毁。因提前两天将村民转移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4年6月12日,当地村干部在巡查中发现一村民屋后道路开裂明显,立即上报相关情况。接报后,茶平乡政府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勘查研判,划定危险区域,布设警戒线,同时加密观测。12 日 17 时,吴山头村召开村委会议,经复盘往年受灾情况研判灾害发生可能性大,需采取全村紧急转移措施。19时30分,首批转移受威胁12户;次日18时前,吴山头村常住人口30 户52人全部转移完毕。进村道路设卡值班,防止转移的村民回流。15日8时39分,吴山头村方学培等村民房屋后滑坡山体出现多处不同程度开裂,触发传感器。16日1时30分许,值班人员隐约听见异常声响,判断山体发生滑坡。经估算,此次山体滑坡规模达5 万立方米,造成18栋房屋倒塌、10栋损毁。因提前预报、研判准确,全村人员提前两天完成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

启示:在加强地灾防治的日常管理、汛期群测群防、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专业监测网络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汛中避险转移方案,在地质灾害预警发布后,及时组织受威胁区域人员进行避险转移,确保不回流,是这个案例成功避险的关键。 汛后,强化科学工程治理,实施针对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是后续防灾的重点。

2.湖北秭归“7·10”张家红屋场滑坡灾害避险

2024年7月10日11时,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香山路张家红屋场发生滑坡,造成香山路损毁342米、张家红房屋滑动20余米,因提前避险撤离74户206人并封闭道路,无人员伤亡,避免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约5000万元。

沙镇溪镇后方区域(包含张家红屋场滑坡区)被划分为极高风险区后,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沙镇溪镇人民政府依据风险区防控建议对该风险区居民进行地质灾害宣传和培训,并安排专人定期对该风险区进行巡查监测。2024年7月9日19时至22时,该地区3小时降雨量达到 163毫米。20 时30分,沙镇溪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张家红在巡查时发现,其屋前的香山路局部道路开裂,立即上报村委会。乡镇、村于23 时许提前避险撤离74户206人,并封闭道路。10日11时许,该处发生滑坡。

启示:秭归县作为湖北省地质灾害“ 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的五个试点县之一,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调查评价工作,本次滑坡范围就 在划定的风险区范围内。 风险区确定后,结合湖北省地质灾害“ 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明确风险区责任人,同时对风险区内受威胁群众开展针对性宣传演练工作。通过长期的演练培 训 ,让本次滑坡避险第一预警人张家红及时发现地质环境的变化,按既定的转移避险路线及时撤离,实现成功避险。

3.广西德保“6·15”暮洞村泥石流灾害避险

2024年6月15日19时30分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暮洞村曲江屯、根梅屯、堂洞屯(三屯同位于一处冲沟口处)发生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灾害发生前,当地政府组织紧急撤离,受威胁的18人实现成功避险。

该泥石流灾害点为百色市德保县在册登记隐患点,所处地区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进入2024年6月,德保县普降大雨到特大暴雨。6月15 日19时许,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对德保县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值班人员立刻通知德保县自然资源局叫应各乡镇政府和隐 患点监测员,提醒做好隐患点和风险区的地质灾害防御。19时10分,登记在册的曲江屯、根梅屯泥石流隐患点监测员巡查发现后山冲沟两侧斜坡出现多处山体崩塌并有形成泥石流的趋势,且安装的自动监测设备触发预警,随即上报。经技术人员研判,该隐患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 大,当即建议当地政府组织受威胁15户 41人撤离。19时 30分许,泥石流发生,9 间房屋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

启示:研判分析、提醒及时和技术保障到位,巡查及时,监测人员按照要求加密监测,撤离迅速果断,是这个案例实现成功避险的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4.重庆武隆“6·28”长田坎滑坡灾害避险

2024年6月28日凌晨,受强降雨影响,重庆市武隆区长坝镇鹅冠村叶家堡组长田坎滑坡发生灾情,造成坡体上3 栋房屋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 120万元。因提前撤离受威胁居民32户55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点于2020年6月被纳入群测群防系统。同时,根据 1:1 万精细化调查成果,该点因地处地质灾害高易发、高风险区,被纳入武隆区重点防控区。2024年6月26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气象局针对武隆区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武隆区按“防重点、重点防”的要求,对全区隐患点实施提前撤离避让,其中长田坎滑坡范围内受威胁较大的12户21人撤离避让。6月27日,武隆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升级为红色预警,当地随即扩大范围撤离18户30人。 6月28日凌晨,该滑坡监测设备发出短临预警,经现场核查发现变形加剧,武隆区再次扩大范围撤离周边居民 2 户 4 人,封闭进入滑坡区 域的所有道路,并安排专人 24小时值守,防止人员回流。

启示:武隆区是重庆市第一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区县之一。强降雨期间,武隆区紧盯预警信息,滚动研判,组织“四 重”网格人员和市级、部级专家加密会商研判,先后三次适时采取点 上部分撤离、全部撤离和面上扩面撤离,逐步撤离受威胁群众,妥善安置,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5.陕西岚皋“8·12”王家湾滑坡灾害避险

2024年8月12日凌晨,陕西省岚皋县城关镇四坪社区王家湾发生滑坡,导致一栋2层4间房的民房被完全冲垮掩埋,另1栋3层楼房与6层楼房的房屋背部被滑土半包围。因受威胁人员提前撤离,实现成功避险。

王家湾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的裂缝计,曾在2024年5月18日和19日连续发出2条黄色预警信号。进入2024年7月,岚皋县经历了多轮降雨 。 当地政府部门于2024年7月23日组织受威胁群众进行了提前撤离,对受威胁的民房进行围挡隔离,禁止行人车辆进入。8月12日1时34分,陕西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发出预警警报,显示王家湾地质灾害隐患点有灾变迹象。系统平台将预警短信发送到当地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联动险情点现场预警广播向当地居民进行语音和声光报警。同时,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煤航集团)7×24 小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运维中心立即启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处置机制。群测群防员收到短信及通知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确认滑坡剧烈滑动,立即封控道路并及时上报。

启示:本次滑坡掩埋房屋时间是在连续晴好天气12 天无降雨等诱因的情况下,于凌晨2时突然发生的,从监测设备1时34分发出预警到房屋掩埋提前26分钟,如果不是提前研判、果断转移,半夜转移4 户19人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本次成功避险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人防+技防”完美结合的典型案例。

6.湖南平江“7·1”芭蕉村滑坡灾害避险

2024年7月1日19时,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童市镇芭蕉村新屋组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方量达200万立方米,属于大型土岩混合滑坡。滑坡前缘的11户房屋全部被掩埋,滑坡体堆积在沟道内,形成了水体方量达5万立方米的堰塞湖,导致7户房屋被淹、道路中断、河道堵塞,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受威胁群众108户303人被提前撤离,成功避险。

2024年7月1日7时,自然资源部门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平江县童市镇芭蕉村新屋组后山,居民房屋后挡墙出现变形,整个山体有滑坡的可能,迅速上报并立即将周边受威胁群众进行紧急转移。7月1日8时30分,童市镇芭蕉村群测群防员在蹲点值守过程中发现新屋组部分居民房屋与屋后山体间距变窄,屋后水沟闭合,立即通知该区域居民进行避险撤离,并向上级汇报增派力量协助进行人员转移及安置。7月1日9时,该区域 108户303名人员全部转移;7月1日11时45分,工作人员发现3人返回家中,再次对其进行劝离,并对所有转移人员进行管控,封锁危险区域。7月1日19时10分,滑坡发生。

启示:此次滑坡灾害的成功避险,得益于群策群防机制的有效运行,通过日常巡查、气象预警、群测群防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滑坡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滑坡灾害涉及108户303人,转移难度较大。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平江县自然资源局及童市镇政府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确保了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

7.四川万源“7·11”改板湾滑坡灾害避险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2024年7月11日3时27分,四川省万源市罗文镇团堡梁村解放湾组改板湾发生高位岩质滑坡,造成33户173间房屋严重受损、3户16间房屋被掩埋,两条通村水泥路损毁600米,输电线路铁塔1座受损。因提前避险转移受威胁住户22户34人,确保了当地群众生命安全。

2024年7月8日~10日,万源市地灾指挥部办公室先后发布地灾风险Ⅲ级预警及橙色短临预警,罗文镇迅速组织镇 、村干部对地灾隐患点及风险区域开展再排查再评估工作,10日14时发现团堡梁村解放湾组改板湾有轻微沉降和路面断裂的情况。罗文镇党委 、政府经综合分析研判,立即组织镇、村干部成立撤离专班,采用“一对一”方式到受威胁群众家中劝导撤离。通过人盯人、人拉人、人背人等方式,撤离专班于当日 14时40分左右将受威胁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并派专人对危险区域进行管控,不准任何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启示:罗文镇政府响应及时,严格落实“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收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危险地带,特别是在受威胁群众撤离意愿不强的情况下,采取人盯人、人 拉人、人背人等方式确保撤离高效完成,是这个案例成功避险最关键的因素。

8.四川乐山“7·25”红岩凼滑坡灾害避险

2024年7月25日8时20分,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朝山村3组红岩凼附近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形成链式灾害,造成5户村民房屋倒塌,10户民房及1处养猪场房屋受损。由于巡查人员发现险情及时,提前疏散转移33户77人,成功避免15户35人因灾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0 万元。

该点虽为非地灾隐患点,但滑坡区附近区域被划分为地质灾害中风险区。当地自然资源部门要求监测人或村组干部对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风险区进行排查观测,同时对靠山临崖、高陡斜坡(边 坡)、沟谷沟口等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巡查工作。2024年7月 25日6时,牛石镇朝山村三组组长杨明松按照镇村统一要求开展雨后核查,7时20分在排查至红岩凼附近高陡斜坡时,发现后山坡体零星落石,局部出现裂缝,判断该处山体有出现大面积滑坡可能,当机立断就地组织群众迅速转移,同时将险情电话 报告至牛石镇人民政府。接到报告的政府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措施,率队赶赴现场组织转移群众。7时50分左右,受威胁的33户77人 全部被转移至安全地带。

启示:按照“专家集中授课+驻守技术人员入户培训”方式,沙湾区自然资源局每年对镇村干部、地灾受威胁人员、广大群众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识灾、辨灾、避灾能力。因此,当临灾处置权被下放,镇村排查发现隐患后能第一时间按照“三 个紧急撤离”的要求,果断决策及时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并划定危险区域,开展人员管控,避免撤离人员返回。

9.云南河口“9·9”子丫小组滑坡灾害避险

2024年9月9日22时30分,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云南省河口县河口镇南屏社区子丫小组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发滑坡,造成居民房屋36户79 间受损。由于受威胁群众36户74人提前转移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4年9月7日~10日,受台风“摩羯”影响,河口县河口镇持续性降雨,9 月7日,河口县自然资源局通知各乡镇必须应急转移42个地灾隐患点的受威胁群众,其中就包含该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关责任人迅速逐户逐人通知群众立即转移,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 人”,9月9日20 时45分再次排查将危险区36户74名群众转移到集中安置点,21时13分左右全部转移完毕。

启示:“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是云南省在防汛救灾中的创新举措,通过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6小时和2小时分别精细预报至县、乡镇的强降水落区,与应急防汛部门的防范重点区划定、救援力量预置及人员转移紧密联动。本次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能实现成功避险,正是得益于河口镇严格落实“1262”精 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通过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快速响应, 实现了成功避险。

10.西藏定日“7·5”邦色沟泥石流灾害避险

2024年7月5日22时至6日凌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绒辖乡邦色沟暴发泥石流灾害,导致通往绒辖乡政府驻地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中断,公路路基、桥梁、涵洞等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得益于及时预警和提前转移群众,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4年7月,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定日县绒辖乡出现持续降雨天气,7月2日~5日,持续3天的强降雨引起了群测群防员和沟口居民的警惕,发现沟内水流断流等异常后,第一时间反映上报。 绒辖乡接报后,对沟口南侧居民进行了预警和转移疏散,首批转移群众12户34人。7 月5日晚,大量固体物质顺沟道冲积而下,最终冲出堆积扇原有沟道,造成绒辖曲堵塞,继而形成泥石流—堰塞湖—洪水灾害链。堰塞湖险情形成后,当地各级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入户宣传等方式,第一时间转发和发布预警信息、天气预报等信息,做到早预警、早防范、早准备,最大限度把灾害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启示: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链式效应明显,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常形成堰塞湖—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是避免链式灾害形成和扩大的前提。本次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定日县自然资源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堰塞湖的处置决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有效避免了泥石流—堰塞湖灾害致灾威胁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