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李军: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奋力谱写西南地质调查新篇章

来源: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作者:李军 发布时间:2025-01-13

2024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自然资源和地质调查领域重大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既是对“梦想”号创新建设过程的总结和褒奖,更体现了对自然资源和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和指导要求,为每一位自然资源和地质调查从业者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全体干部职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投身到地质调查事业中,奋力谱写西南地质调查新篇章。

深刻领会重要贺信精神要义,凝聚西南地质调查事业的强大动力

重要贺信深刻阐述了“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的重大标志性意义,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局和战略高度,再一次吹响了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冲锋号角。从青藏高原到云贵高原再到四川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地质构造复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我们要把深刻领会重要贺信精神,与深刻领会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三步走”“三级跳”战略安排结合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根祖国西南大地,凝心聚力、举旗铸魂,深化人才队伍建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的要求,牢记找矿报国初心使命,全力打造西南地区地质调查铁军队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发挥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用好这一重大科技装置,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科技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嘱托和期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与关键作用。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作为西南地区地质科技力量汇聚与创新活力迸发的关键枢纽,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要以“精雕细琢方成器”之志,锤炼“强国之技”,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地调科研环境,不断丰富完善理论成果,敢于善于破解地球科学谜题。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加创新、高效、协同的方式,打造深度融合的科研生态,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合作网络。聚焦前沿领域,勇攀地质科技高峰,聚焦全球地质科技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如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三江深部地质结构、多岛弧盆构造理论等,加大科研投入与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与技术手段,着力建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使我国在地质科技前沿领域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坚决扛起建设“地质强国”的使命重任。

持续聚焦主责主业,支撑服务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坚持把学习贯彻重要贺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紧密结合,坚持紧紧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这一历史使命,立足6大成矿区带,以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为主线,以“四区”为抓手,不断完善央地企联动新机制,全力推进西南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力争取得更多更大新突破。我们要立足地质调查“三性”基本定位,着眼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在西南地区地质科技创新、基础地质调查、深地探测、地质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地质安全评价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针对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地质安全保障等实际需求做好服务支撑,推动地质调查成果在地方的广泛应用与落地生根,为西南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能源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唱响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地质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