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2022年第三次中国地质大讲堂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潘冰 发布时间:2022-08-19

月球自何时形成?经历过哪些撞击事件?岩浆活动沿怎样的轨迹演化直至停止?想要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月球地质研究至关重要。8月1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2022年第三次中国地质大讲堂在京举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名誉主任刘敦一应邀作《月球地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专题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主持活动。

刘敦一是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学科带头人,在地球古老岩石定年等前沿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重大发现,开启了我国锆石年代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先河。他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同位素定年实验以及岩矿和地球化学性质等研究,相关成果在《Science》上发表,成为嫦娥五号样品分发后的首篇论文。为帮助地质工作者及时追踪月球与行星地质领域的发展动态与趋势,进一步提升基础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此次大讲堂上,他从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采回月岩样品讲起,概括性地介绍了美国、前苏联和我国过去50年来在月球样品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着重介绍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返回样品的研究情况。

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据刘敦一介绍,我国在月球探测方面虽起步较晚,但是进展很快。与Apollo(美国)和Luna(前苏联)探测任务取回的样品不同,嫦娥五号取回的样品采自月球上最年轻的玄武岩地区,为解决月球岩浆活动持续时间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机会。刘敦一研究员团队的研究证明,月球在约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此外,他们在标定遥感陨石坑直径频率分布定年法、月球与内太阳系撞击通量模型、月壤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等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果。

此次大讲堂以视频方式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各部门、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各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业务相关人员在分会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