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迅速应对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

来源:中国地调局办公室 作者:吴昊 商云涛 徐维迎 魏英娟 钟昶 郑雄伟 赵卫华 姚鑫 发布时间:2017-08-10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目前国务院派出的工作组及当地政府工作组已到达现场,相关抢险救援工作正在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直属单位积极行动,迅速应对。

全国地质资料馆启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地震专题服务

地震发生后,全国地质资料馆抗震救灾应急系统自行响应启动,第一时间提取了震区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等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共计300档1000余幅图,在地震发生后第35分钟经审核后,在互联网发布了专题服务,提供了公开版资料的下载服务,为震后救援、灾情预测、重建等提供应急支持和辅助决策。同时,按照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协同应急合作机制,根据对方需求迅速进行数据处理、制作基础图件,全力支撑应急搜救工作。

据了解,为提高抗震救灾应急响应速度,全国地质资料馆建设完成了抗震救灾应急系统。地震发生后,应急系统自动提取并发布震区资料,形成灾区应急专题,为震后救援、灾情预测、灾后重建等提供应急支持和辅助决策。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迅速应对九寨沟7.0级地震和普格县泥石流灾害 

四川九寨沟发生地震后,环境监测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成立以应急中心常务副主任殷跃平为组长的专家组,紧急调派在四川、甘肃开展应急工作的6位专家携带相关仪器赶赴震区,并制定3条应急措施:一是协助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灾后应急处置方案;二是启动应急预警,依托青川示范区加密震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三是指导应急调查队伍开展震裂山体和高位滑坡的调查排查,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此外,8月8日6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荞窝镇耿底村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按照部应急办统一部署,环境监测院充分发挥人才队伍优势,在支援甘肃省文县泥石流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同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立即组建专家组赴四川省普格县,指导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工作,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快速为九寨沟地震应急救灾提供第一批灾后影像数据

灾情发生后,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地震救灾应急遥感调查工作。8822时,在确定灾区空间位置后,即刻开展震区灾前卫星遥感数据查询,共检索震中及九寨沟漳扎镇沟口地区震前高分一号数据和九寨沟县城灾前高分二号数据各1景。同时,积极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系,紧急安排资源一号02C、高分一号、高分二号等国产卫星编程拍摄,以快速获取震后数据。90时,完成了灾前遥感数据影像图制作,并迅速向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应急值班室提供震区灾前卫星影像数据。91530分接收震区范围内高分二号影像4景,覆盖以震中为中心点方圆约30公里的区域。随后高效率完成了1米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制作,覆盖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并向有关部门提供了第一批灾后卫星影像数据成果。

下一步,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充分发挥国产卫星自主调度优势,持续开展灾后卫星编程拍摄、处理、解译等工作,及时提供相关数据成果,为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撑。

地质力学所发挥深空对地观测科技优势,发布首张九寨沟“8.8”地震震害识别图

89日上午,地质力学所组织活动构造、地质灾害、遥感、地应力等领域的专家召开应急响应会,商讨应急响应措施,制定应急资料服务、排查预案。一是迅速整理震区地质灾害资料,开展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快速评估;二是密切关注余震发展趋势,整理震区附近地应力监测台站的监测数据;三是调集震区附近野外工作组,在保证野外安全的情况下,按部、局统一部署适时开展应急调查工作。

随后针对当地地形险峻、交通不便、云雾遮蔽的特殊情况,发挥合成孔径雷达图像(SAR图像)可以穿透云雾、不受光照射的优势,于震后及时处理并编制了四川九寨沟“8.8”地震SAR强度图,覆盖震区2000平方千米,5米空间分辨率,观测时间20178919时,观测水平方位SWW,垂直入射角43.2°。基于图像灰度、纹理、结构可以识别构(建)筑物、地貌的地震破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