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六十载风雨砥砺硕果累累 一甲子科技创新再续辉煌

中国地质调查百年·纪念水环所成立60周年展览活动成功举行

来源:地调局水环所 作者:范建勇 发布时间:2016-11-11

11月10日,中国地质调查百年·纪念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成立60周年展览活动在石家庄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出席会议并讲话,水环所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致辞,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主持会议。

王小烈受钟自然局长的委托,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向水环所建所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水环所老领导、老同志和全体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水环所事业发展的地方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王小烈充分肯定了水环所在支撑和引领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事业发展,创新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我国水工环的学科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表示,60年来,水环所先后两次作为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技术负责单位,对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区域分布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编制完成《中国水文地质图集》、《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取得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成果,在水资源规划利用、区域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布局、生态工程建设布局等宏观领域起到了重要基础支撑作用。长期坚持以华北、西北等地区为重要研究基地,持续开展了地下水资源形成演化及其与生态-地质环境关系的研究,形成了特有的区域优势和学科优势,在专业技术标准、专业测试分析等专业技术领域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紧盯国家经济建设的迫切要求,先后组织实施了重要铁路选线、大型水利枢纽选址等工程选址勘查工作。积极响应国家“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总体布局要求,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力度,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北方荒漠化地区、东部沿海城市等区域环境地质研究,为区域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总结编制的《全国首轮地下水水质和污染调查成果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地下水质量总体评价结果纳入《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发布。

他对水环所的未来发展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提升解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重大地球科学问题的能力;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需求、引领时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队伍;坚持全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改革完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地学科研机构的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希望水环所薪火相传,致力创新,在新的起点勇挑重担,再立新功。

石建省表示,水环所60年发展史是一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贡献史,是一部开创事业发展科技的创新史,是一部支撑行业引领学科的先行史,是一部互谅互助凝心聚力的家庭史。水环所未来发展目标是全面提升依靠水工环科技创新解决重大资源、环境和基础水工环地质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凝聚重大创新目标,突出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主体职责定位,集中科技资源尽快建成若干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群。坚持需求和目标导向为主导,将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服从国家科技发展重大部署总体要求,服务地质调查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坚持人本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他表示要深入贯彻全国和部局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弘扬地质行业优良传统,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秉承“创新、求实、融合、奉献”的地科院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为己任,以地下水资源保障与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控、地热能资源利用三大业务集群等为平台,深化业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大力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基地功能调整,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加快世界一流创新型研究所建设步伐,担负起振兴水工环事业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任。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发展史》发布会,成果图片展、荣誉室实物展和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自年初印发纪念建所60周年实施方案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邀请28位国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13次文体活动。

在家所领导班子成员及全所在职职工100余人参加会议。

 

纪念建所成立60周年展览活动开幕

 

在党员活动室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