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地调工作的重要使命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周飞飞
发布时间:2016-06-14
从油气中心把页岩气科普讲座带进北大,到地质图书馆首套少儿地学科普绘本面世;从青岛海地所深度参与青岛二中实施海洋地球科学教育实验课程,到地质力学所全力支持建立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如今,地质调查专业单位对地学科普的重视和投入正在与日俱增,把仅在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周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临时性的科普活动,逐渐拓展渗透至地调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可以说,地学科普,正裹挟着地调工作者的极大热情,成为地调工作一项全新的重要使命。
科普是什么?
在许多地质工作者以往的固有思维中,科普只是科研工作的一项附属品:科研,可以为国家为社会提供更强劲的发展动力;科普,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自然可有可无,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然而,事实的确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科普的背后牵系着全体国民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它不仅仅是知道某些科学知识,而是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灵魂的吸收和释放。也正因为如此,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给予了科普一个崭新的“定义”——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显然,两者必须同样强劲有力、协调一致,才能让中华民族的创新之鹰一飞冲天,翱翔天际。
如何在地调系统加强科普供给?
笔者认为,重点在于寻找地调工作与社会科普的结合点,即面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紧扣国家、社会、公众的需求,尽可能地提供实用性强、地质特色鲜明的科普服务和产品。比如,为山区百姓加强地灾方面的科普,让他们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防止或避开地灾、保障自身安全;向农民深入宣讲土壤、地下水污染和土地质量方面的知识,尽力保护好农产品的源头;向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传递各种与生活相关的地质知识,使更多的人拥有科学的思维与能力……
地学科普的推动是要有一些规划和设计的。如今地调工作者的热情让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看到更多来自地调行业、引人注目的科普成果,乃至一些有规模、成体系、重实效的重大科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