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入选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来源:中国地调局科外部 发布时间:2016-05-20
  5月16日,科技部公布了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付修根研究员成功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功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付修根研究员工作在青藏高原艰苦的藏北羌塘盆地十余年,先后主持或主研国家127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陆域能源矿床地质调查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地调项目等共24项。近五年来,系统开展了羌塘盆地石油地质、盆地油页岩矿产资源、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等的调查与研究等工作。带领团队在西藏地区勘探查明的油页岩资源量近100亿吨,其中,羌塘盆地的海相油页岩成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油页岩矿床,资源量大于10亿吨;伦坡拉油页岩成为西藏地区最大规模的油页岩矿床,资源量大于65亿吨,这些矿床已有多家公司接洽,准备进行开发和利用。在羌塘盆地开展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勘探,首次在羌塘盆地现代泥火山群中,发现了正在泄漏的天然气,现场能够点火燃烧。通过多年的油气勘查,相继发现了多套古生代优质烃源岩,并通过钻井首次发现古生代古油藏,扩大了西藏油气勘探远景。以付修根研究员为带头人之一的的青藏油气团队凝集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力量,已经发展成了一支集沉积地质、石油地质、地震物探、非地震物探、化探、遥感等十多个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稳定队伍。付修根研究员对青藏高原的贡献和创新性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在我国青年地质工作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地质调查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承担科技部国家973项目1项、973及863课题4项、重大仪器专项1项、基础性工作专项2项、科技支撑课题2项、汶川专项1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7项、国际地学对比计划IGCP 3项;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重点项目15项、面上及青年基金153项。截止到2014年12月,获得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65项。2011年至2014年,共发表论文926篇,专著11部,大型图件1套,专利13项;其中,SCI检索论文总数达到583篇。自1991年以来,先后有4人获得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和进步奖,3人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6人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人获得黄汲清青年科技奖、14人入选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11人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银锤奖等。1997年以来,培养博士102名、硕士90名,从国外引进人员9名,地质所已经成为国家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拥有“北京离子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土资源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地层古生物重点实验室”、“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编图研究中心和三维地质调查中心。地质所在同位素地质与设备研发、大陆构造与动力学、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等诸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步、支撑找矿突破和灾害防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地质调查研究机构。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主要任务是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则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