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

——写在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6-05-12

今天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

 

这不是城市要素第一次进入防灾减灾日主题,2014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两者异曲同工。这与国家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是时代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除了地震、台风等不可抗力性质的自然灾害,除了城市内涝、煤气爆炸等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的灾害,大多数灾害是远离城市的,至于地质灾害,更是偏远山区的事。 事实却绝非如此。还记得2010年发生在甘肃甘南舟曲的那场泥石流吗?狂暴的泥石流冲进县城,形成堰塞湖,淹没了大半个县城,吞噬了居住在县城里的1000条生命!再看看那些令人头疼和担心的城市灾害事件:热闹街区出现地面沉降、公路上突然发生地面塌陷、城市自来水由于地下水问题爆发居民饮水危机……发生在城市(包括老城和新城)不同形式的地质灾害,时刻警醒人们,必须正视城镇化进程对地质灾害提出的严峻挑战。

 

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类因素中,除了自然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形地貌极其复杂的国家,要为快速推进的城镇化提供足够的安全、宜居、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土地,是不现实的。我们可能要推平山地建起城市,要在险峻的大山间修路架桥,要在已被掏空的地面筑起学校、医院、工厂、商场……在这些潜藏着危险的地域,将聚集成千上万的人,一旦发生灾难,后果难以想象。

 

事实上,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分散在城建的规划、评估和施工、地下水监测和地面塌陷工程治理等各个环节。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针对全国30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调查,已经基本查清全国城市地质灾害的现状、特点、诱因。而城市地质工作实践也在防治城市地质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园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安全。与此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这两个国家战略有机结合,以地质环境工作手段参与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这一理念,已经在业内形成共识。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并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会更加严峻。扩大城市建设中实施的开挖边坡和随意堆放固体废弃物是形成泥石流的重要诱因;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的加大,地面塌陷问题会日趋突出;城市土壤和地下水的局部污染问题将更难解决。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需要我们有共识、有科技手段、有管理监督机制。这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行业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享受安全的城市环境,也都有责任参与安全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