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土十条”方案编制已进入关键时期

建议提取10%卖地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杨烨 发布时间:2016-03-28

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获悉,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土十条”(《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经过几十稿的修改完善,目前已经进入方案编制关键时期,有望在今年内出台。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土十条”将分别针对未污染土地、正在污染的土地、已经污染的土地分类做好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的条件下做好修复。

 

陈吉宁表示,“土十条”治理土壤污染,是个“大治理”过程,并非要直接投入几万亿元。“这其中强调的是风险管控,要管控土壤污染风险,通过改变土地使用方式,而非简单依靠巨大资金投入。”

 

在资金筹集方面,土十条内容中将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据测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投入可在1500亿至2000亿元。考虑到国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紧的因素,到2020年,预计可筹措到1.1万亿至1.4万亿元。

 

“国家也会酝酿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和规范土壤污染治理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并逐步将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环保部内部人士表示,下一步国家将细化社会资本投资土壤污染治理领域的鼓励措施,包括财政、税收、贷款优惠等内容。分析人士认为,从中长期考量,“土十条”发布之后,带动的投资预计远超5.7万亿元。

 

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表示,土壤污染一旦出现,危害十分严重。高胜达强调,污染物一开始往往很难检测出来,同时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么容易扩散和稀释,它会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逐步超标。

 

此外,重金属污染事件屡现报端。九三学社中央在2013年曾透露,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其中在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相当严重。如广州有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

 

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晓东坦言,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目前存在3大问题,一是缺乏顶层设计,治理思路不清晰;二是地方虚增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现象严重;三是地方资金配套缺口较大,基本上是在套中央资金。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益表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这一数值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随着治理和监管逐步加码,除我国土壤污染恶化情况将会逐步缓解外,随之带来的产业红利也将逐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