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地质扶贫要在“造血”上下功夫

来源:地质调查报 作者:吴 迪 发布时间:2016-01-12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也确实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定力、保持韧劲,要提高扶贫“发力点”和精准“落地点”,切切实实把扶贫举措落到实处。

  地质扶贫是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国家扶贫的特色,国土部门除了有久久为公的韧劲和勇毅笃行的稳劲,还特别注重发现问题,特别讲究方式方法。一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如开展定点扶贫专题调研,连续4年出台支持赣州“订单式”政策措施,选派扶贫挂职干部,开展扶贫双向挂职锻炼,体现和增强了广大地质人员参与扶贫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明确靶向,精准施策。如2015 年,中央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在乌蒙山区等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安排了“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等70 余个项目(含500多个子项目),总资金量约19.56 亿元,重点开展能源资源调查、重要矿产资源调查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等工作,增强了地质扶贫的针对性、操作性。三是立足职能,因地制宜。如与昭通市、毕节市、凉山州、楚雄市、泸州市、曲靖市、乐山市、普格县、沐川县等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了交流,及时将阶段性地质成果提交地方政府使用,让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地质成果、认识地质成果、有效应用地质成果。激发了地质扶贫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扶贫工程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化工程,是一件高度复杂,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它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扶贫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其背后也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地质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做好下一阶段的地质扶贫工作,一要与中央扶贫政策精准“对表”。认真做好扶贫汇报工作,明确十八大以来国家扶贫工作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二要加强地质调查成果和地方产业滚动发展。地质调查成果是地方产业发展的基础,地方产业发展是地质调查成果的延伸。二者如同车轮,要相互依赖,逐渐磨合,滚动发展。三要着力形成地质扶贫事业的特色亮点,深入持续发力,发挥地质工作在扶贫中的作用,创新方法机制,形成可深度推广的经验做法。四是以“三严三实”为主要抓手,切实把地质扶贫工作沉下去、做到底、用得实。如加强能源资源调查、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调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地质调查工作。确实把扶贫工作融入业务工作,以“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用心尽力完成好中央交付国土资源部门的扶贫攻坚任务。

  地质扶贫要在“造血”上下功夫,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让群众打分,要群众认账。各地各部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扎实推动地质扶贫事业进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地质扶贫”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