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程秀娟
发布时间:2015-11-11
“十二五”以来,国土资源科技合作工作紧密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攻坚克难,国土资源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合作深入广泛开展,有力支撑引领了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以来,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发布实施了《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国土资源科技工作。二是推进了国土资源卫星应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联合制定了《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2011~2010年)》,2011年12月成功发射“资源一号”卫星。三是国土资源科研条件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成为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创新联盟获批筹建,组织新建了一批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研基地。组织实施国土资源人才计划,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启动实施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四是国土资源标准化取得显著进展,制定实施了“十二五”规划和《国土资源标准体系》。截至2015年9月,国土资源领域现行有效标准648项,其中国家标准167项、行业标准372项。五是国土资源科技奖励与科普工作取得新成果,“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已达138家,遍布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初步形成了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科普基地网络。
“十二五”以来,国土资源国际合作全面开花。一是稳步推进双边合作。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巴西、印度等资源大国建立并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与蒙古、哈萨克斯坦、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尼日利亚、安哥拉、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几内亚等非洲国家,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在矿业与土地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二是积极拓展多边合作。成功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矿业部长会议,相关成果纳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国土资源部代表成功当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司库,国际地科联秘书处迁址中国,提升了我国在资源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三是推动地质与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地质与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政策措施,连续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中国(长沙)国家矿物宝石博览会,为国际矿业领域务实合作搭建了一批重要合作平台。四是实施了一批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如土地调查监管先进技术、青藏高原剖面综合实验项目、古生物研究、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