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龙,北京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大学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
10月25日,在李四光学术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当加拿大籍学者卢海龙双手捧起印有“李四光学者”5个烫金大字的红色证书时,感到了光荣,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评选出的首批4位“李四光学者”中唯一的外籍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的卢海龙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此次在要求极为苛刻的条件下获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也可以看出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在他的带领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取得突破寄予的殷切希望。
独特的经历使他积累了从野外调查到室内实验的丰富经验
51岁的卢海龙与地质打了很多年交道。上世纪90年代,卢海龙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卢海龙参加了日本天然气水合物的首批项目,并于1998年获得日本第一个以天然气水合物为研究主题的博士学位。日本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短短几年内就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日本的这段经历,为卢海龙今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积累了初步经验。
毕业后,卢海龙曾在日本石油公团、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北京大学等单位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依然是天然气水合物。
卢海龙的工作内容,涉及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各个方面,从微观到宏观,从气体分子在水合物笼子中的活动性到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而他,在这些领域均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与独特发现。
在日本石油公团工作期间,他从事了大量的项目管理工作,是日本第一期国家天然气水合物项目规划的主要设计人员之一。在加拿大工作期间,他也曾因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受到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和加拿大政府的嘉奖。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告诉记者:“卢海龙独特的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从野外调查到室内实验的丰富经验。也为他创造性的工作,奠定了相当扎实的基础。”
具备很强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
卢海龙野外工作的经历十分丰富:参与马尔马拉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参加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的页岩气野外调查;参加在日本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
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使他具备了很强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
在他几十年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生涯中,不乏世界性的“首次”。例如:建立了针对不同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分析方法与程序,首次发现了多成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首次确认H型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并搞清了其结构、成分特征和稳定条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地层流体抽取法”的试开采原理与方法,主持完成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施方案的技术内容。
在微观实验研究和理论方法上,他研究出了独特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和开发利用的模拟实验方法,并在气体水合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要认识;自主研制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用压力容器,在理论上弄清了氢分子在水合物笼子中的动力学特性;发展了用微量天平评价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的有效性和机理方法。
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他还着重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在日本南海海槽、加拿大马利克、日本海天然气水合物的野外调查中,他的理论直接推动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发现,他也成为日本南海海槽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首次发现者之一。此外,他还参加了加拿大马利克三角洲天然气水合物生产试验,取得良好生产效果。
作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卢海龙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在他的地质生涯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野外调查,都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期间,他培养了来自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女王大学、渥太华大学和卡尔顿大学的研究生,为印度石油公司、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科学院等培训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人员12名。
回到国内,他在北京大学组建了一支由20余位涵盖地球化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力学、物理学、油气生产数值模拟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在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有关的基础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把配合国家天然气水合物专项研究需要放在首位
卢海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大学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国际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这个实验室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北京大学共建,目标是面向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发展战略需求,建立世界领先的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平台,并力争在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与理论、资源勘查与评价、开发技术与环境效应评价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试采工程及商业性开发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
一方面,由于长期从事气体水合物相关的勘查与实验研究,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前沿问题,卢海龙有着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与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单位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他对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兼具这两点,在促进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理论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卢海龙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获聘首批“李四光学者”后,卢海龙很感慨:“这是项很大的荣誉,同时也是很大的压力。”压力,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
卢海龙对今后的工作有这样的设想:“将把配合国家天然气水合物专项的研究需要放在首位,促进国内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开发利用,并建立团队,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其具体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将在认真评估现有生产方法的基础上,开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新方法,为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顺利进行而努力;协助完善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评价方法,在调查方法确定后,根据开发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展调查。
此外,卢海龙还将带领他的团队,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在中国海域成藏特征的研究,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和深部油气的关系,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有关实验研究。
今后的目标,正如卢海龙在获聘后的发言中所说的:“我们要继承李四光先生的开拓精神和科学精神,用创新性的成果,真正将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能源,充分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