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地调要闻

中国地调局地质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立

来源:地质调查报 作者:华英 发布时间:2015-11-02
  为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加快实现“六个一流”中国地调局的目标,中国地调局近日全面启动了地质科技人才工程。10 月25 日,在李四光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中国地调局为首批2名卓越地质人才、2 名急需紧缺高层次地质人才、18 名杰出地质人才举行了颁奖仪式。

  地质科技人才工程包括三项重点人才计划,分别是卓越地质人才计划、杰出地质人才计划和优秀地质人才计划。

  卓越地质人才是在国际、国内地学界享有较高声誉,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有效解决能源资源或基础地质重大关键问题,成果转化效益非常显著,团队培养成效显著,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知名专家。卓越地质人才计划和2013年出台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并行,二者资格条件、待遇相当,是中国地调局最高等级的人才计划,入选后被授予“李四光学者”称号。前者致力于用好现有人才,后者侧重引聘海内外掌握关键技术、填补中国地调局空白、快速提升中国地调局地位的高层次人才,本土与海外并行,为各类人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杰出地质人才是在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取得重大成果,解决能源资源和基础地质重大问题,成果转化效益明显,团队培养成效突出的领军人才。

  优秀地质人才是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地质调查系统具有较高知名度,取得重要成果,解决能源资源重要问题,成果实现转化,担任团队重要角色的核心骨干。

  据介绍, 卓越、杰出和优秀地质人才的评审实行“五不唯”,即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论文、不唯奖项,以品德、能力和成果业绩为评价指标。品德上要求热爱地质事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学风正派,廉洁自律,近两年不能受过党纪、政纪处分。能力上看其解决重大问题能力的高低、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培养人才质量、数量,近5年要主持过国家级或省部级工程、项目、子项目。成果业绩关键是看其取得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和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支撑程度、服务效率,具体衡量标准要看是否符合“四问”:一问是看其成果是否解决了资源环境或基础地质问题,二问是是否实现了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三问是是否促进了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四问是是否促进了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

  卓越、杰出、优秀地质人才打破了过去只是授予称号或给予一次性奖励的做法,实行岗位聘任制,聘期一般为三年,签订三方聘用合同,明确责权利,明确岗位考核目标。卓越人才享受所在单位最高绩效工资水平200%~300%的待遇,杰出地质人才享受所在单位最高绩效工资水平120%~180%的待遇,优秀地质人才100%享受所在单位最高绩效工资水平。岗位聘用制和目标责任考核打破了人才称号终身制,解决了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

  2名首批卓越地质人才分别是:地调局广州海洋局梁金强、地科院资源所唐菊兴。梁金强和唐菊兴获中国地调局首批“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称号。

  2名首批急需紧缺高层次地质人才分别是:地调局青岛海洋所吴能友、中国地调局—北京大学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国际研究中心)卢海龙。吴能友和卢海龙获中国地调局首批“李四光学者”(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称号。

  首批杰出地质人才18名,分别是:地调局天津中心马震,地调局沈阳中心陈树旺,地调局南京中心姜月华,地调局成都中心王立全,地调局西安中心滕家欣、计文化,地调局油气调查中心周新桂、邱海峻,地调局发展中心向运川、吕志成,地调局环境监测院李媛、李瑞敏,地科院资源所王登红,地科院力学所胡健民、张永双,地科院水环所孙继朝,地科院物化探所成杭新、王学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