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学龙在中国—东盟地学研究合作论坛上作了题为《深化中国—东盟地学领域合作,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旨发言,提出中国—东盟在地学领域合作的五大愿景。
王学龙提出,希望通过东盟各国的努力,一是加大多边和双边合作,利用东盟+3矿业高官磋商机制平台加强合作,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人员交往和技术交流与转让。二是围绕重大而又广泛关注的地质—资源—环境问题,编制合作研究项目规划建议。三是推动地质调查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的组织与实施,促进矿业经济发展。四是推动地学新理论与技术方法交流,促进地质调查与灾害预警水平的提高。五是推进地学相关政策法规交流,提高地质矿产管理水平。
据王学龙介绍,自2007年首届东盟+3矿业高官磋商会议开始,在国土资源部和外交部的部署和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推动与东盟在地质调查领域的合作,与亚洲众多地质学家合作共同编制完成了1∶500万亚洲地质图、编制了1∶250万东盟国家地质矿产等系列图件。从2008年到2015年,共举办了13期针对东盟地矿官员和地质人员的培训班,培训人员超过240人。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东盟5个国家签署有地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合作项目协议,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合作项目有: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开展 1∶25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与老挝合作开展1∶20万地质、地球化学填图项目,与菲律宾合作开展1∶20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与泰国在地下水文和喀斯特岩溶研究领域合作,与越南在海岸带研究领域合作等。另外,还与老挝联合建立化学分析实验室等。
王学龙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积极推动和参与东盟+3矿业合作计划(2016~2020)、支持东盟矿业合作计划(2016~2025)(AMCAP -III),促进和加强矿产品贸易与矿业投资,推动矿业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东盟矿业部门机构和人力能力建设、帮助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王学龙还建议共同搭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建成学术交流中心、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合作调查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人才交流与培养中心5个功能中心,促进东盟各国在地球科学联合研究、基础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和环境调查与监测、海洋地质调查、卫星遥感地质解译和地质矿产信息共享等6个方向深入合作,互通有无,共促发展。
该论坛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广西国土资源厅共同举办。